星云法师:富有富的愁,穷有穷的乐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楼大厦,汽车冷气,锦衣玉食,福禄双全;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工作所得极为菲薄,仅能供给一家数口勉强温饱而已。其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都是由于个人宿世善恶业所招感的果报。

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有时候为了人事的困扰,同样日夜不得安宁;没有钱的人,尽管每日难过,依然每日过,无钱一样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谓的“人穷志不穷”。这也就是说,人生的幸福快乐,贫与富并不构成绝对的条件。佛教对于贫富的看法,认为贫与富对人格的尊严原没有什么差距。譬如用水洗涤污秽的东西,洗涤之后,与洗涤之前,其实就没有区别,这意思是说,人生数十寒暑,如梦幻泡影,贫富苦乐只在于自己内心的体认罢了。所以,有人粗茶淡饭不改其乐;有人富甲一方,仍然忧愁烦恼。深一层地说,如果心里拥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即使身无立锥之地,却可感受到最大的富足!

佛陀的生活就可以作为最确切的证明。佛陀他春夏秋冬皆着一袭粪扫衣,也觉悠哉游哉,披上名贵的金缕衣,也丝毫不感到骄傲。既可粗茶淡饭,也可以美味佳肴;可以树下露宿,也可以安住于琼楼玉宇;可以自己独处山林,也可与四众弟子共住。 可见佛陀对富贵贫贱、穷通得失、兴衰成败、美丑善恶并不系念于心,也不追逐世间的尘欲,只是随缘适应环境!这就是佛陀最大的富有。

且不说佛陀,就是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都了不得。他少欲知足,别人认为他如此贫穷,简直是在受苦,但他却觉得一切都很好。有一次,夏尊看到弘一大师那种吃萝卜咸菜的愉快情景,颇有所悟,夏先生说:“萝卜咸菜的真滋味,大概要像弘一大师这样的人,才能如实地品尝到。”

我现在举一事来证明:一个有钱人住的是高楼大厦,拥有种种最现代化的高级设备,生活真是富裕豪华。他家邻近有一间破旧小房子,住着一对贫穷夫妇,这对夫妇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夫唱妇随,生活相当愉快。可是住在楼上的有钱人家,总是要为公司的交际应酬感到困扰,为声势名利的维护感到不乐,心里就觉得纳闷?“我这么有钱,为什么那么烦恼,隔邻住破房子的人家,不是歌唱,就是谈笑,为什么他们那样快乐?”

有人就告诉他:“你要卖苦恼吗?只须拿出二十万元送给他们,他们马上就会苦恼。”

二十万元,在有钱的人看来,实在算不了什么,好!就慷慨送给贫穷的夫妻。贫穷的夫妇凭空得到二十万元,最初喜欢得不得了。但是到了晚上却烦恼钱要放到哪里呢?抽屉吧,不保险!床底下嘛,也不太安全!枕头下面——左思右想,一夜睡不着觉。过了几天,他们又为了二十万元该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几乎因此而破坏了多年的感情,后来一反省,才彻悟钱使他们苦恼,终于又把钱还给原来的主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名利有时也会为人增加烦恼和危险。从前,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在坟墓间修行也觉得泰然自得;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这些前例都说明贫富不能以有没有钱来衡量。人可以穷,但是内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去开采它?你如果肯开采心里的能源,你才是真正的富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如何挽回不归点的爱情和提升挽回成功率

如何挽回不归点的爱情和提升挽回成功率

回想起过去的恋爱生活,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她是不喜欢的事情,如果有,那么你们的关系就是因为到达了情感不归点才会分手的。其实情感不归点,就是说在一段感情中,恋爱中的一方做了过多事情,是属于另一方接受度以外...

100种素菜,100种慈悲!

100种素菜,100种慈悲!

现代社会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人群也趋年轻化。素食主义不再是一种宗教的特点,素食者也没有道德优越感,选择素食只是选择了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爱护环境、合乎自然规律的饮食习惯,素食已经...

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净土法门法语:佛陀教学境界之广大,不可思议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未来?他有这个能力,他不迷于过去,也...

裸体迦叶

裸体迦叶

裸体迦叶 一一时,佛在舍卫城。城的附近有一户贫穷的农民。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家人为孩子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贺生仪式,因这家人是外道迦叶种姓,故为孩子取名为迦叶。家人用牛奶、酸奶、酥油饼等喂养...

永海法师:莫以貌取人

永海法师:莫以貌取人

《杂阿含经》1051经:佛弟子当中以拔提比丘的容貌最为难看丑陋,向来都为诸比丘轻视怠慢。有一天四众弟子围绕在祗园讲堂,准备恭敬聆听佛陀的说法,当大众看到拔提比丘走进讲堂的时候,顿时生起轻慢心,纷纷窃...

达真堪布:接受传承时具足什么条件才算得到传承?

达真堪布:接受传承时具足什么条件才算得到传承?

达真堪布:接受传承时具足什么条件才算得到传承? 修法需要得到传承,接受传承的时候需要具足什么条件才算得到传承呢?答:在接受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具足三个条件: 第一、上师想给你这个传承。第二、自己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