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法师文集:初临缅甸

初临缅甸

法云法师

初次踏上佛国缅甸的秀丽山川,立即被她那质朴的风格、敦厚的人情,以及青峰绿荫之中巍峨的亭亭塔影所吸引。

特别是那道旁树下,放着施水罐的小小凉亭,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小阁楼式的凉亭是那样简单,盛水瓦罐又是那么朴实,在亚热带地区,烈日下过往的行人游子,贩夫走卒,皆可小憩凉亭,饮一杯清新的凉水,你会感觉沁人心脾,旅途疲累顿息。

在我居停的隔邻,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阿婆每天清晨风雨无阻,总要到清泉挑那最清洁的泉水送去佛寺和施水凉亭,她如同我见到的所有缅甸人,既朴实又热忱,彬彬有礼。缅国人民毫无唯物思想,对物质利益比较漠视,却喜欢布施。除了简朴生活所需,人们纷纷把钱财用于供养寺庙,布施捐献修建学校和兴办福利。

佛教称布施、供养为随喜,即因众生之喜而欢喜。缅甸人民真正懂得这种精神,所以每当虔诚的供养布施后,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神情,那么安详,那么真诚。

正如一次临济禅师在山上种树,黄檗大师问他道:这山上的树木已经很多了,你又何必再去种呢?

临济禅师回答:山上的树是前人种给我们的,我也种一点留给后人乘凉或作栋梁。

多么发人深省,怀着感恩之情,把关爱给予世人,如同播种一般,它将开花结果。当你短暂的一生结束,你所获得的终将消失,所留下的,将是我们给予的东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我家前面要建一个庙,我捐了一些钱,这样做对不对?

达真堪布:我家前面要建一个庙,我捐了一些钱,这样做对不对?

达真堪布:我家前面要建一个庙,我捐了一些钱,这样做对不对? 问:我家前面要建一个庙,我捐了一些钱,这样做对不对? 答:做这些功德呢,自己发心到位就行了,做完以后就不能再去想这些事了。怎么才算是“发...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真正富有之邦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真正富有之邦

真正富有之邦俗谚云:施比受更富有。施与是富有的人生,而接受是贫乏的人生。施舍也不一定只限于金钱物质的赞助,随力为人服务,随口赞叹别人,随容给予微笑,随心为他欢喜,都是一种清净可贵的结缘布施。佛教称慈...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6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6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16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本品名‘礼供听法’。‘礼供’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咸至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也。‘听法’者,阿弥陀佛悯念来者,乃为宣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

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除了在下述《长老偈》中他自己的说法外,关於盎古利马喇的晚年并无其他记载。①这些偈(gatha)告诉我们,他独自住在诸如森林、洞穴与山上等偏僻处,他终於在生命中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求来的福报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求来的福报

求来的福报佛法放在第一位,修行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随缘。在六道轮回中,我们当过明星,当过国王,当过农夫,当过富翁,当过乞丐,也无数次地次穷死过、饿死过。这有什么呢?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有也是暂时的,...

虚云弟子三昧真火立脱坐化证阿罗汉

虚云弟子三昧真火立脱坐化证阿罗汉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叫阿便,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