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世法哲言》(四十一)

有或何以喜恶而不欢其善?恶道多出私利之为,故宽而善行,人者好之;善道多于施品破利,由是窄而却步,故或远之。

有些人为什么喜欢恶而不喜欢善呢?一说到做恶事他就高兴得很,做坏事他跃跃欲试,做对自己有益的事也兴趣盎然,而做好事、利益他人的事,他就不愿意去做,甚至于连边都不愿意去沾,其原因就是,凡是恶道,都出于私利,出于自己所得到利益而实施的一种行为,比如占别人的钱财、占别人的便宜等,都是为了从损害别人的利益中自己得到好处,所以他喜欢去做,因此恶道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宽得很,便于自己行步,所以有的人就往往喜欢去做。那么善道呢?大部分是属于施品破利的事情,即用严格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让别人幸福,因此有些人就觉得这个步行之路很窄,对自己不利,所以无德无品之士,就不喜欢做善事,只愿意做恶事,而有德有品之人则往往喜欢把自已的利益让给别人,这样最终人们会喜爱他、尊重他,那种喜欢恶事的人呢,人们会反感他的,因为人都有灵性鉴别之心,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浅释:七种阴恶(三)

太上感应篇浅释:七种阴恶(三)

第六种阴恶:谤诸同学。谤,就是诽谤、诋毁、背后说坏话;同学,就是与自己一起学习的人,这里泛指与自己地位均等的同学、同事等等。谤诸同学,就是背后说自己同学或同事的坏话。我们知道,世间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

元音老人: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

元音老人: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开示悟入佛知见

开示悟入佛知见世尊始于阿含会上且说人天十善,免堕三途。及后说无常、空苦、无我、四谛及十二因缘之法,令众生权出三界,勉离生死。次说般若,以显真空妙有,而破二乘偏空之执。四十年后,佛将涅槃,方于法华会上...

悟光法师:心经思想蠡测 五

悟光法师:心经思想蠡测 五

心经思想蠡测~五佛陀教示我们亲近善知识,于见闻中唤起善观的基因德性,透视了真理才能成佛。有如家庭、社会、国家,都需慎重选出善于经营的人才来运营才能发达,大家才能善生安乐。选择的方法请参阅拙著《上帝的...

曾想出家学佛的上大德的自述《菩提之路》

曾想出家学佛的上大德的自述《菩提之路》

佛教佛书:菩提之路请购佛书请加微信扫码联系多杰觉拔第二世龙舟仁波且简介自序:自小我在父母眼中就是个怪胎,因为是独子,所以自然被期望能继承家业,光宗耀祖。然而,随著一天天长大,这个孩子的行为,似乎与父...

一个贱种人——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二)

一个贱种人——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二)

一个贱种人——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二)大臣们知道后,禀告猛光国王:“原来害您的不是非人,是一个贱种人,他准备复仇,但已被达雅那尊者度化出家了。”国王听了很高兴,心想:尊者对我恩德太大了,如果不是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