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不和愤怒兜圈子

不和愤怒兜圈子

易喜易怒、轻言轻动的人,往往意气用事,可以说这是一种病根。想必这样的病根大家都有,想必大家也尝过这个病根带来的苦滋味,然而,这个病根却并不容易拔出。

有个十二岁的男孩,和自己的父亲有一些矛盾。在生活中,每个孩子多少都会出一些问题。这个男孩也不例外,当他摔跤、受伤或是犯了错的时候,他的父亲从不会温柔地安慰他,而总是用粗暴的言语训斥他。比如说,你这个孩子真笨,你怎么会这样,你真让人操心。就算这个小男孩是不小心的,他的父亲也仍然要训斥他。这让这个孩子很委屈,也很不满自己的父亲。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可不会这么对他,如果他受伤或摔跤了,我会很温柔地照顾他,把他搂在怀里,爱抚他,帮助他,我才不会对他大喊大叫,那样一点也不像真正的父亲。孩子需要的都是慈祥的父亲,而不是粗暴和不讲理的父亲。

有一天,男孩的妹妹和其他孩子玩吊床,一不小心就从吊床上摔下来了,头正好撞到了石头上,一下子流出了鲜血,男孩非常生气,他几乎大喊大叫起来,他想叫喊的是:你真是够笨的,你看看你把自己弄成什么样了!如果他叫喊出来了,那他岂不就成了他父亲那样的人了吗?还好,他没有叫喊出来,他及时地控制住了自己,开始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念,于是他马上有了全新的体悟,他知道,若他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走上同一条路: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身体和内心做出反应,于是开始按捺不住地生气。但他根本不愿意这样对待自己的妹妹,他不想成为让妹妹讨厌的人,他想成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人。于是,他真的做到了,他没有责怪自己的妹妹,没有粗暴地朝她吼叫,而是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她帮助。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一种想法:这个小男孩真的很了不起。连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却觉醒了,也做到了。这都是修行带来的好处,修行使这个男孩的心中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更关键的是,这股力量是一股动力。孩子凭借着这股动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气,这正是他想做到的。而他的做法,不仅使他自己平息下来,同时也帮助别人走出了痛苦。

小男孩还发现,当初父亲对自己大吼大叫的时候,不仅使自己感到痛苦,也使父亲本人感到痛苦,父亲也遭受了愤怒的伤害,很可能,父亲也并不想那样吼叫,然而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习气,父亲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发泄了愤怒。当小男孩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不再忌恨自己的父亲,而是想把父亲叫来,和自己一起修行。男孩的领悟实在令人敬佩。

愤怒总是能够轻易地控制人们,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无法注意到自己已经被愤怒控制了。这时候,不管是语言方面还是行为方面,人们都会伤害自己,同时也伤害别人。愤怒消失后,人们又开始后悔,又开始想挽回自己所做的错事,大多数人都会请求他人的原谅,或是自己责怪自己。然而,同样的事情总在发生,不久人们又会被愤怒控制,又会做一些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于是很多人就认为,自我责备和请求他人谅解都是没用的。

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马路上,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中还嘟嘟囔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

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讨厌那些不及时让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口不逊:怎么,找死啊!

一个人在站牌下等车的时候,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让每一辆过来的公交车都在此停下,立即停下。

后来,这个人终于挤到了车上,但他立即就喝令关上车门,并怒目而视那些仍然没挤上车的人,盼望这辆汽车加快速度,永不再停。

同是一个人,在车下是一种态度,在车上又是一种态度。在车下的时候,看着车上的人有毛病;等到自己上了车,又反过来看着车下的人有毛病。

忍耐一些,宽宏一些,生活中原本的斤斤计较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平时大家都有坐公交车的经历,公交车上人多,磕磕碰碰是难免的。有的人踩了别人的脚,会立刻说一句对不起,对方再回一句没关系,这也就没事了,但有的人就是会不依不饶。我就听朋友说起过这样的一个小插曲,那天车上人特别多,一个年轻人要下车,他坐在最后一排,要从人群里挤到汽车的中门去,挤着挤着,他突然就骂开了,原来,一个中年人没听到他说让一让,就没有挪位子。要下车的年轻人一下子就火了,认为这个中年人是在找麻烦,他一把揪住中年人的衣领,扬言要揍中年人,中年人也不示弱,说凭什么要给他让道,两边都火气不小,看样子是要打起来了。售票员赶紧挤过来劝阻他们,说这车上人太多,大家都是出门赶时间的,这又是何必呢,互相让让不好吗?不过,售票员的劝阻不仅没有平息双方的怒火,还招来双方的一致攻击,他们说他们就是爱打架,不要别人管,谁管他们就连谁一块儿打。听到这里,车上的其他乘客都听不下去了,议论纷纷,还有人把怒气撒到引起事端的两个人头上,说他们要是再耽误时间,就把他们扔下车去一时间车上闹得不可开交,这个说要打那个,那个说要揍这个人们之所以会这样,全是因为一点容忍之心都没有。

谁能帮我们监控自己的愤怒呢?谁能在第一时间提醒我们控制自己的愤怒呢?难道要找一个特定的人呆在我们身边随时注意我们的情绪吗?这个人必须及时地指出我们的愤怒,然后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可是,实际情况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如果有人好心地提醒我们,我们不仅不会感激他,还会更加生气,更别说压住愤怒,你可以看到,愤怒的力量是巨大的,别人的劝告完全不起作用。我们已经彻底成为了受到愤怒控制的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五)

这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对佛说:“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讲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可是如今,听到如来微妙法音,犹如一个聋人站在百步...

索达吉堪布:世间人为何认识不到苦呢?

索达吉堪布:世间人为何认识不到苦呢?

索达吉堪布:世间人为何认识不到苦呢? 问:世间人大都认为这个世界非常可爱,有快乐可以追求。他们为什么没有认识到苦呢? 索达吉堪布答:众生完全为无明愚痴所蒙蔽,虽然陷于极苦之中,他们却不觉察,昏昏然...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的遗教是什么?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的遗教是什么?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的遗言: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断地迁流,一切皆空。所有事物无常...

事物的因果关系

事物的因果关系

事物的因果关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而当原因和一切必要条件都存在时,...

逆子得疮

逆子得疮

逆子得疮在邯郸有一个人,名叫侯二,他非常不孝顺父母。某日,因为他母亲拿米布施给穷人,侯二便很生气地要把母亲赶出家门;他的妻子伤心地劝阻,但侯二不听妻子劝告,还是将母亲赶出去。过了不久,他就得了一种怪...

星云法师:珍惜因缘

星云法师:珍惜因缘

世间上,希有难得的珍宝,不是黄金,不是钻石,而是“好因好缘”也! 有因缘,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缘,才能一帆风顺。因缘具则成,因缘灭则败,所以人生希望有成就者,都必须要仰赖因缘。 有情人的往来,因缘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