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亲见本来,得以明达之理

《世法哲言》(二十六)

人生明达之道,悟于挫折迭起之践,凡事之解者,必于亲身所历之验也,无实之闻,闻而无实,故身之所历亲见本来,得以明达之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怎样才能明白一件事物的真理或体悟自我境界的真谛呢?这当中主要的一点,不单是听来的,也不单是看来的,而除看和听之外,必须善于在无数次的失败当中去寻找经验和教训,经过实践的印证和对失败的内心检讨,然后才能对一切事物有内鉴性的了解,才能得到真理。因此说,必须要亲身经历,自己才能有所体验。如果只是道听途说而没有亲自去实践,那么所得到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只有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自实践所得来的经验才是明达之道理,才是真理。

相关文章

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不测

《世法哲言》(二十五)风顺之道莫放肆而疏忽之,艰难之途当振作而谨慎之,面顺而失之慎灾必至焉,迎难行而奋取福田由然。

无为属于大大在无量,无常属于微微在消然,甚至彻底没有

《世法哲言》(二十四)慧海之库与物质之仓是为反量也,慧库无为转无量,多用之反增之。物仓储存乃无常,施之减之,故无为乃大,大在无量,无常乃微,微在消然。

才华和时机是成就事业不可否定的定谛

《世法哲言》(二十三)成就之或俱之智者而善利时,故事业之成必备时,具智无时业无研机,时智具之,就业由然,成就之道弗出定谛也。

相对能量何以足之?专一进取 知己知彼

《世法哲言》(二十二)相对能量何以足之?专一而取之,甲乙等力之对,甲专攻其乙之一,甲可胜之,相等料木以一尖刺其面,可制于伤也。

一人之力有限 众人之力积累起来 力量无穷

《世法哲言》(二十一)一省之田为一市之用甚多也,一国之或何以觉之,国人国土而方养之,一人之力颇大者则弗及其众推之量也。

给人类带来好处 给人大众谋取福利的人会受人尊敬

《世法哲言》(二十)受人之敬者,由布益于或而所至也,如众之赞游池妙哉,原在它之解署施凉故耳。

把外来的是非作为烦恼,是名为阴魔

《世法哲言》(十九)阴魔之出是为生气,视他之非而为烦恼,实乃暗敌自伤,何涂他人之皮毛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茶一味,皆自于心

禅茶一味,皆自于心

喜欢上一件事,因为喜欢,所以用心,动了心的事,总是牵动着自己的灵魂,不由自主地会去想念,会去参与,会渐渐地深入。至于茶,因为喜,渐而学。一座宁静的处所,一座优雅的处所,一座知味的处所。那幽静的四合院...

家长里短说“风水”,让迷信之说“见鬼”去吧

家长里短说“风水”,让迷信之说“见鬼”去吧

婆婆,媳妇,小姑,三个女人一台戏,道不清恩恩怨怨,诉不清是是非非。兰和丽是一对亲姑嫂。丽大婚前,想把婚宴办在嫂子家。被拒绝了。“我的两个儿子尚未娶妻生子,我的房子刚刚装修了三十几万,我是断然不同意酒...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出身首陀罗族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出身首陀罗族

出身首陀罗族优波离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阶级森严的印度社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优波离出身在首陀罗族的贱族,命运注定他就是别人的奴隶,生为首陀罗的种族,在古印度是被认做「初生」的人,其...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不会关电灯的人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不会关电灯的人

不会关电灯的人有一天,寺里来了几个身体很壮实的施主。戒尘说,他们一定不是潜心修佛的,因为看起来不像吃素的人。戒痴说,那也未必。戒言很胖,它是吃素的,智恒师父也很胖,他也是吃素的。几位施主走了后,戒傲...

佛说:当你不是金子的时候 就不要抱怨别人看不

佛说:当你不是金子的时候 就不要抱怨别人看不

传说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在工作之中很是努力,但是令他不解的是:为什么他很努力,但是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够得到相应的重用。因此他就常常的抱怨,抱怨单位给自己的待遇配不上自己的努力,抱怨别人看不到自己...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台州的彭矩,性情慈祥而且谦逊。他曾经跟另一个人,投宿在同一家旅馆。后来彭矩先回家,那个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走,便来到彭家怒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说:「我遗失衣裳,也要你赔!」彭矩照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