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的物质生活

(一)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

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应该是只重视精神生活,而不重视物质生活。因此,有些人,你劝他信奉佛教,他会退避三舍,他以为信了佛教,好的衣服不能穿,好的东西不能吃,甚至高楼大厦也不能住,一定要吃苦,吃苦才是信仰佛教,我为什么要去自找苦吃呢?其实,佛教有多种性质,强调这种着重苦空无常生活的方式,往往不能获得一般大众的信仰。现在我根据《阿弥陀经》,把佛教重视物质生活的情形介绍给诸位。

《阿弥陀经》是大家所最熟悉的一部经。经里叙述极乐世界的情况,尤其是物质生活方面,是那么的丰裕富有。譬如说地是“黄金布地”;房子是“七宝楼阁”,尚有七重栏、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另有七宝池,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等宝合成;穿的衣服,所谓“思衣得衣”;吃的食物,是“思食得食”;交通工具则是“飞行自在”。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物质生活实在太丰富了。

从极乐世界的物质生活上,我们可以知道信仰佛教不一定要吃苦。从净土法门的角度来看,佛教是一种“幸福”之教,信仰佛教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至于说到“苦”,不容否认的,佛教也经常在讲苦,所谓三苦、四苦、八苦、无量诸苦。其实,佛教讲苦的原因,只是说明“苦是入道的增上缘”,并不是说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要受苦,也不是说只有受苦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的物质生活教人不需要特别标榜“苦”,因为太苦的人生如槁木死灰。但是,也不教人热衷于物质的追求,因为“欲海难填”。有了洋房,还要汽车;有了电视,还要冷气。终日汲汲于物质的享受,岂不成为物欲的囚犯,还有什么信仰的法乐可言?因此,“太苦”与“纵乐”两种极端的生活,都不是佛教所要求的生活。《阿弥陀经》虽讲丰富的物质生活,却要在物质生活中实践佛法。《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也不是要我们放弃所有,而是在强调一种佛法的中道生活。由此可知,在苦乐之间的中道生活,那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

(二)从五乘佛法上看衣食住行的生活

所谓五乘,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这是学佛的五种阶位。在人天乘的佛法里,佛教非常重视物质生活;在声闻、缘觉的阶段里,则较重视精神生活。人天乘的对象,是指在家众;声闻、缘觉的对象,是指出家众。时下一般弘法者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常常将对声闻、缘觉的要求,用来要求人天的大众。譬如素食、苦行,这是声闻、缘觉的修行生活方式,如果用这些佛法来要求在家人的生活,似乎不太恰当。

另外,在佛教里常常讲“发心”。所谓“发心”,即发三种心:一、发增上生心,可以招感人天果报;二、发出离心,可以招感声闻、缘觉的果报;三、发菩提心,可以招感菩萨的果报。这中间,发增上生心招感的人天果报,对物质的生活并不采取否定的态度。譬如“功名”,人天乘的佛法并没有禁止追求,甚至于求得越高越好;“财富”,黄金不是毒蛇,甚至于拥有越多越好。在人天乘的佛法里,并不把功名富贵看成是绝对可怕的东西,只是当你求功名求富贵时,必须要用合理的方法,有了功名富贵,好好用来造福人间。

世间上的人,随着各人的根性不同,有一种人对于功名富贵不感兴趣,他想舍离功名富贵而一心求法,这种人就是接近于声闻、缘觉的根性,发出离心,可以舍俗出家。否则,就算你在佛教里已经剃发染衣,现出家相,可是对世俗的荣华富贵没有舍离之念,这和出家法并不能算做真正相应。

若照佛教的发心来说,发增上生心的在家居士在社会上营求功名富贵,并且过着妻子儿女的正常生活,这是佛法所允许的,丝毫不必有惭愧或罪恶的感觉;重要的是无论你如何追求功名富贵,不许作奸犯科,不许邪行淫乱。在世俗正常生活的范围内,是不违背佛法的。

目前佛教有些弘法的大德法师们,常常要用出家人的修行标准去要求一些在家的佛教信众。譬如,要他们放下功名富贵,告诉他们功名富贵如毒蛇,是苦空无常的;要他们放下妻子儿女,告诉他们妻子儿女是冤家,是讨债的。这种度化的方式,可说是错误的!不契合众生的根机。难怪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听到要他信仰佛教,要避之唯恐不及。

摘自《佛教与生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和合二仙寓意 和合二仙在家具上的体现

和合二仙寓意 和合二仙在家具上的体现

和合二仙寓意和合二仙是民间掌管婚姻的喜神,主婚姻和合,是道教供奉的神明之一,也称为和合二圣。和合二仙的形象一个是和尚模样,一个是小孩模样,但都是蓬头、笑面、赤脚,一人手持盛开的荷花,一人手捧圆盒(有...

陈兵:佛教人生观

陈兵:佛教人生观

陈兵:佛教人生观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何在?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对此类问题的解答,谓之人生观。只要是个智力成熟、精神正常的人,便不会没有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自己存...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最胜供养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最胜供养

最胜供养文/噶玛天津仁波切在大月氏弗迦罗城中,有一画师、名叫千那。受聘到异国作画十二年,获酬劳三十两黄金。画毕归国回到故乡时,听见法会鼓声,好奇前往,见许多出家人诵经,香烟袅袅,信心清净。合十顶礼并...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佛说:“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护法,应当爱惜”。智者大师也说:“身安而后道隆”。所以学佛的同志们,要注意健康。慎起居,节饮食,这是物质的卫生法。可是多嗔多忧的人,...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百万英镑的忠告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百万英镑的忠告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主要任务是陪七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每年的收入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40倍。不过,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剑桥读书的那天,有二百多名记者云集在圣凯瑟琳学院门口打探内幕...

情感专家教你怎样挽回一个人

情感专家教你怎样挽回一个人

难道所有的分手都是因为对方不爱你的结果吗?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把问题的责任全都推给对方,好像自己什么事都没做错一样,对自己缺乏一定的认知,这样极度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最终的破裂。那么当你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