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走小路的人

走小路的人

你走在大路上想到的事,大多数人都想到了;你穿越在小径想到的事,别人却不容易发现。因而,你获取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可是,我们有谁愿意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而去走那些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呢?事业的拥挤出现了,危机便产生了。

人人都觉得可行的事,往往都不可信;人人都觉得没有希望的事,奇迹每每就会发生。这就跟寓言所讲的龟兔赛跑是一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你不会想到乌龟会跑过兔子,可是结果恰恰就是这样,乌龟跑到了兔子的前面。

打猎的人喜欢选择无人行走的野径,因为最珍奇的猎物常常出没在没有人烟的地方;智者的思维的方向,喜欢选择经过论证的安全道路向前摸索前行,因为有保障的准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然而,有时傻瓜的思维方式,却在异想天开,奇怪的是,最有价值的果实,时常会结在异想天开的果树上。

当你被挤到小路上,倍受生活的冷落,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我们必须明白,淬过冷水的刀剑才格外坚硬锋利。一时被淘汰出局,并不是坏事。重大的使命是赋予给那些一次又一次被屈辱打倒过的人的身上。也许你脚底下的小路,正是你人生的一条底线,如果你有勇气超越自我,这条底线便会成为你人生的一条新的起跑线。

思维的小路是寂寞的。立志要从小路摸索前行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你产生所有对人生的怀疑和期望,都是在寂寞崩溃的时候产生的。寂寞是一个巨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是在和自己对话,你只有在真正战胜你自己的时候,才是最伟大的时刻。

走捷径并不一定是什么坏事情。捷径会给我们赢得机遇时间。在第一时间截获你所向往的机会,这是你智慧的先觉。人生是需要这样的先觉。但不要一味依赖捷径的坦途。在你超越过别人前头的时候,你还须审视捷径带来的负面效应。捷径虽然缩短成功的距离,但同时也缩短了我们与失败的距离。

最先转红的果实往往都是生长在你够不着的地方。所以诱人的果实虽然你能够看见它,但不能轻而易举得到它。要得到它,我们就得小心翼翼迂回到最接近它的树枝桠间的距离,这样迂回的战术,是我们能够取得成熟果实的有效方法。

有时小路也是十分拥挤的。这就好比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谁都希望攀登上高峰,但眼前只有一条路。这时我们要学会放弃。不要拥堵在一条道路上去寻找玫瑰。每一个智慧的山峰不仅仅只有一条道路是通向高峰的。要懂得从最险要的关口去探索上山的新路。我们要记住,智慧老人手里最有分量的宝藏,是留给经历苦难最多的那些攀越高峰的人的。

小路是充满魅力和想象的。它是一条蜿蜒在你另类思维中的一条幽径。幽径旁边的青草和树木是有语言的,当你一个人静思的时候,周围的一切会变得宽广博大起来。

一滴水虽然渺小,放在手心里,它很快就会蒸发掉。而融入大海中,它即刻便会与汹涌的海浪沸腾起来。我们选择的思维小路,只是一种行为方式,目的是要在内心产生出更为广阔的大思维、大智慧。要有溪流奔向大海的夙愿,要有滴水融入海洋的智慧。渺小的事物在智者的眼里会变得博大起来;博大的事物在愚者的眼里会变得渺小起来。

小路的思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负载得起的。它首先不是捷径,因为捷径容易使人变得懒惰;其次它不是你熟悉的路径,因为你熟悉的路线别人也一样会用其他的方式得到;它应该是一种创造、应该是由一种逆向思维穿越我们从未料想到的轨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无私无我

无私无我

  无私无我  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乐。  《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  此偈是说,般若能使两种人震撼:一是使得没有聪明的人恐怖,二是使得已有聪明的人欢乐。  梵文...

皈依修学手册:如何受五戒

皈依修学手册:如何受五戒

如何受五戒前面說過,受了三歸依的人,如想更進一步求得信佛學佛的實益,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學佛所學,行佛所行的開始,歸依三寶,僅是入門而已。如果入門以後,老是駐腳在門房的廊下,而不登堂入室,而不登樓參...

核桃腰豆炒菱角

核桃腰豆炒菱角

主料 菱肉、核桃肉、红腰豆、荷兰豆 调料 盐、素易鲜 作法 滑炒 说明 特点转载请注明:中华素食网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ia (min-width: 960...

慧能大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疑问第三

慧能大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疑问第三

疑问第三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

阿育王王子的惨死

阿育王王子的惨死

阿育王王子的惨死从古至今,在印度被认为最贤能的国王,就是阿育王,他有一位王子,名叫拘那罗,长得非常俊秀,眉目如画,面如满月,因此,很多女孩子,都喜欢亲近他。这时候,住在王宫里面有一位年青的王妃,名叫...

释门法戒录:持名精进 得中品生 (清 定基)

释门法戒录:持名精进 得中品生 (清 定基)

持名精进 得中品生 (清 定基)清朝比丘定基,字琳锈,临海(今属浙江省)人。在天台山出家,受戒后,遍参知识,晚年居住吴门静室,闭关九年,发愿不食咸味,刺舌血写《华严经))八十卷,每天念弥陀名号定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