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学习灵巧

人,有好多种,有的人很笨拙,有的人很灵巧。笨拙的人不容易受人欣赏,灵巧的人到处受人喜爱。

灵巧,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有时候靠后天的学习,也能转笨拙为灵巧。灵巧,人人欢喜!即使是家庭里的父母,也欢喜灵巧的儿女,不欢喜笨拙的儿女;就算是学校里的老师,也欢喜灵巧的学生,不欢喜笨拙的学生。

人,当然不欢喜笨拙;人,当然希望自己变得灵巧。但是,灵巧不是靠别人能够给予的,灵巧要靠自己用心学习,别人再怎么爱护你,也没有办法把灵巧送给你。

如何学习灵巧呢?首先,当你接触外境,遇到外缘的时候,要能“快速反应”;当你从事工作,接受任务时,必需要“勤劳主动”。遇有人际往来的活动时,你要“热心参与”;你对别人说话,必须“简洁扼要”,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幽默机智”。处在团体人群之中,要能“风仪潇洒”、“热情洋溢”;对于社会公益,要“热心参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思想清明”;如果对长辈、上司有所咨询,必须“答问机智”。

以上的这一切,可能别人都代替你不得,这都是一部份靠先天的“灵慧善巧”,一半也要靠你后天的努力学习。

有灵巧的人,有时候他“灵机一动”,就能“灵感泉涌”;他做事懂得“灵活运用”,他的思想“灵敏过人”,他的动作“灵通快速”,因此人家总要称赞他“灵气俊秀”。因为他灵巧,故能成就自己的一生。

反之,一个人如果故步自封,把自己局限在框框里,当然灵巧就会受到抑制,凡事就不能“灵通活用”;一个人凡事执着,不懂得“法无定法”,由于成见,当然就不能“灵慧善巧”。做人,要像虚空一样;空,可以成方形,可以成圆形,可以成角形,变化无穷,但总不离本体,那才是灵巧。

一个人做事有原则、有主张,加以灵巧活用,当然很好;但是如果遇到困难,也要能如流水一样,峰回路转,找寻出路。

有求道者问禅师:“什么是灵巧?”禅师在倒茶的时候,一直让茶水溢出杯外。求道者曰:“水满出来了!”禅师说:“满出来了,灵巧放在那里呢?”

所谓灵巧,要能为人留一点余地;所谓灵巧,要能为人多一分设想。所谓灵巧,要能灵通变化;所谓灵巧,要能自由发挥。所谓灵巧,要有自信,才能主动;所谓灵巧,要能自主,才能随意变化。

灵巧的人,一个问题来了,他一定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有更多的解决方案;灵巧的人,每走到一个地方,他一定会把东、西、南、北的空间、方位,都能了然于心。灵巧的人做事,他能关照到前、后、左、右,面面俱到;灵巧的人处世,他的心中会有你、我、他、人,不会自私。

灵巧不是呆板,灵巧不是执着。灵巧的人会观照全局,处事周全;灵巧的人能善解人意,为人设想。凡事只想到自己的人,就是笨拙;凡是能处处体谅别人,就是灵巧。

灵巧是要能解决问题,不是增添麻烦;灵巧是要能化繁就简,不是画蛇添足;灵巧是要能成事,不能败事。急智中肯是灵巧,幽默风趣是灵巧,化解问题是灵巧,让人接受是灵巧。

禅,就是灵巧;空,就是灵巧;般若,就是灵巧;觉悟,就是灵巧。赵州禅师的“小便去”,就是灵巧;古灵禅师的“有佛不圣”,就是灵巧。《六祖坛经》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楞严经》的“论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那都是灵巧。

灵巧的人只会给人欢喜、给人利益、给人有所得;灵巧的人即使拒绝别人,也有代替的方法;灵巧的人即使责怪别人,也是温言婉语。

灵巧不只是了解自己,还要能了解别人;灵巧不是只会处事,还要明理。能够理事圆融,那才是真正的灵巧。

灵巧,是生生不息,给人欢喜;灵巧,是心空无碍,任运逍遥。学习灵巧,没有办法求助于人,唯有打破自己的顽强固执,解除自我心中的框框。心中有我有人、有你有他、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都能运用自如,都能随心通达,这你就有灵巧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批评的话

批评的话

批评的话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和父母都修佛,只有丈夫不修。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觉得妈妈做的菜有点淡,就说菜太淡了。丈夫尝了一口也说,是,太淡了。爸爸听罢也夹了一口,点头说,是太淡了。妈妈听了不乐意了:...

第三十八节 善生长者归佛化

第三十八节 善生长者归佛化

第三十八节 善生长者归佛化佛陀有一次从憍萨弥罗国顺着恒河的流水,进入摩竭陀国的罗阅祇城内。这时城内有一位富家的公子,早上起来就来到郊外园中,先湿了衣服,然后湿了头发,恭敬合十,先向东方礼拜,然后再向...

圣大解脱经讲解27

圣大解脱经讲解27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只有你能欣赏我

佛教故事: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只有你能欣赏我

只有你能欣赏我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愿与大家共同分享。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您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人人都有欲望,但要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生活幸福。如果对欲望不加限制任由其膨胀,那么最终将会被欲望所吞噬,陪伴自己的将只有痛苦。欲望并不能带来快乐,不论是追求之时、...

海涛法师:怎么分辨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病?

海涛法师:怎么分辨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病?

海涛法师:怎么分辨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病? 问:请问法师,怎么分辨病人的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病,要怎么样对治?要怎么样做好一个医生? 答:天台智者大师说,病分四种,第一种就是自然老化的、四大老化的病,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