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心灵的尺度

心灵的尺度

猜疑需要一定的尺度来衡量你心里的距离,我们要学会把握这个距离的尺度,既不回避猜疑,又不过分去猜疑,把猜疑做到恰到好处,有利于我们正确分辨事物。

我们必须注意,我们狭小心胸,是滋生猜疑的温床,放远眼量,才是解放猜疑的真谛。

猜疑总爱躲藏在心虚的人耳朵里,在暗处窃听光明的声音。

对理性的人来说,猜疑是一种扑捉成功机会的思考;对狭隘的人来说,猜疑是一种对他人的无理侵犯。

我们无可置疑,猜疑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尤其是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如果能把握好猜疑的尺度,我们的安危便能得到良好的保证。

猜疑别人也是在怀疑自己。我们的心胸时而被猜疑打开,时而又被猜疑关闭,具体地说,猜疑是一种矛盾心理的体现。

过分的猜疑极容易转换为精神病态;而过分的相信,又很容易被他人所愚弄。

猜疑使我们产生犹疑,不能果断地处理问题,常常使我们坐失许多良机。

猜疑也容易通过小人的口舌,在真理面前搬弄是非。

猜疑会产生许多痛苦的细胞,使我们长夜难眠,因此,化解那些不必要的猜疑最好方法就是相信自己。

正常的人是无法摆脱猜疑的。良好心态的猜疑使我们保持高贵的理智;而狭隘的猜疑却使我们丧失信心和斗志。

我们对春天产生猜疑,便会错过秋天丰收的果实。

把猜疑的心窗打开,让黎明的阳光满照进来,这才是猜疑释放后产生出来的真正力量。

学会熔炼嫉妒,那就是把本能的嫉恨化解为进取的动能,把不平静的心态归于平静,把蔑视他人长处的目光折回到自己的短处上来,这样的嫉妒便是全新的、催人奋发上进的。

猜疑每每爱与嫉妒为伍,我们有了嫉妒之心,纷乱的思想就会产生猜疑。有两户一墙相隔的邻居。东家院子边上长了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的成熟的果实。很奇巧,其间有一枝结着又红又大的苹果树叉越过西家墙头。为此,西家主人看见伸到自己墙内的苹果,内心妒意顿生,他认为这是东家在向自己挑衅,显示富有。于是,他拿起砍柴刀,将伸进自己墙内的果枝给砍了下来。一日,东家主人给西家送来一篮鲜红的苹果,说:真是对不起,我家的果树伸到你家的院墙,你把它砍断是正确的。东家一句话说得西家羞愧难言。

嫉妒的影子总是阻挡在你目光的前面。嫉妒会造成我们心理短路,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

我们都爱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做事出色,我们就会眼红,并希望自己很快超越他。

嫉妒进入人的内心,就像一个煽阴风、点鬼火的妒妇,引爆你的私欲,走进狭隘的深谷。

嫉妒是扼杀圣贤的刽子手,由嫉妒变得不择手段,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是人类最丑恶的一面。

但嫉妒也能产生积极进取的效果。用正当的手段,超越对手,这是良性的嫉妒。嫉妒产生竞争。

正常的嫉妒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将嫉妒转变为嫉恨,那样,我们会显得异常卑劣。

修正嫉妒的最好方法是善解别人的优点。

我们必须警惕,嫉妒有时会变得很虚伪,勉强的微笑下面,每每隐藏着虚情假意。

把嫉妒隐藏起来,比把嫉妒暴露出来,更能损害人体身心健康。

把嫉妒化解为欢乐,那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呵!

懂得嫉妒的人如果也懂得进取,那么,这种嫉妒心发生在他身上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嫉妒有时也由猜疑而引发。总在怀疑别人,那你也就总在妒嫉别人。

解除嫉妒的根本是保持住一颗平常人良好的心态。

这个世界无处不存在着嫉妒,嫉妒是矛盾的化身。

嫉妒是游离在我们血脉里的蝌蚪,当它演化出蛙的形状,我们的目光就慢慢地变得短浅、迟钝。

猜疑和嫉妒在相互转换。我们一旦在主观问题上对某件事形成嫉妒之心,内心立刻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猜疑。猜疑情绪累积多了,我们的疑心就越来越重,以致分不清事物的本质,这都是滋生事端的导火索。猜疑如同房间垂挂的厚重窗帘,妒忌如同房间里不断发酵的浊气。我们惟一消除猜疑和妒忌的方法就是去掉窗帘,打开窗户,放出屋内的浊气。这时,我们都能够体会到清晨推开窗户,放进大自然清新空气的畅快!

让猜疑和妒忌明亮起来,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不过,我们也不必把猜疑和妒忌完全盖上贬义的帽子。在某种程度上,有时猜疑会给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不盲从,直到把事物想明白、透彻再行动!如果妒忌是良性的,它也是一方不可多得催化剂。我们妒忌的总是别人的长处,只要能认识到这个点位上,我们就能从妒忌心理的尺度上寻找到自己的短处。这样,猜疑和妒忌在心灵的天平上达到平衡,转化成为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物质。

能在心灵平衡猜疑和妒忌,我们的胸怀会更宽广,目光会更辽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神奇《金刚经》--学佛网

神奇《金刚经》--学佛网

《宁靖广记》上曾记载隋朝时一路极端神奇的工作:四川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有个王李村,村中有位姓苟的墨客,擅长王羲之的书法而从不显露,是以无人知他有这个本事。他曾在村东头野外的空间四面凌空虚写《金刚经》,...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学舌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学舌

学舌从前在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翁,家里十分富有,广积金银财宝。他经常请僧人们到家中吃饭,有一次又请僧人赴斋,于是舍利弗、摩诃罗等人就去了。大富翁看见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亲自前来,十...

颠覆传统素斋 素食原来可以这样吃

颠覆传统素斋 素食原来可以这样吃

这些年吃过不少素餐,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成都文殊院的红烧鱼、北京广化寺的罗汉菜、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刺参拼盘等,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无论佛素还是仿荤,素斋的品种和卖相都难以达到至尊之位,这和素斋能够采用...

甲状腺肿大能吃海带吗?

甲状腺肿大能吃海带吗?

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子病。说到这个病许多人就会想到多吃含碘丰富的海带。其实,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甲状腺肿大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可分为6种类型:1.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发生于缺碘的地区;2.生理性甲...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大鲵的智慧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大鲵的智慧

大鲵的智慧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飞的鸟,它生在巴西的丛林中,属于大鲵的一个变种。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喜食蚯蚓、鱼虾、青蛙和各种水生昆虫,它是怎样捉到天上的飞鸟的呢?2009年7月,巴西动...

彻悟大师:因果者,感应也

彻悟大师:因果者,感应也

人之所以不戒杀者。由于不达因果之理。 因果者。感应也。我以恶心感之。人亦以恶心应。 我以善心感之。人亦以善心应。人但知感应见于现生。而不知感应通于三世也。 人但知感应见于人道。而不知感应通于六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