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钱

师父!师父!您看那有钱的大老板又来了。哦!哦!

师父,您为什么哦!哦?师父,我看那个人很不顺眼耶!小和尚,别乱说,为什么你看人家不顺眼?师父,我跟您说哦!每一次他一来,您就要我在旁边侍候茶水,他对您唯喏唯喏,毕恭毕敬的样子,一磨就好久。怎么说都是事业、孩子、女人,全部利益往自己身上揽,恶事往他人身上推。而且,又小气势利的不得了。哎!徒儿啊!为人师之道,利在教化之功,对他,我道德不够,未能把他教往善道己应该忏悔,是师长过失。没教好他,怎么你常随我身边,也是如此冥顽难化,与世俗人有何不同?师父,对不起啦!

不过我说的可是真的嘛!师父您有所不知呀!有时您不在,他对我们脸色可不好咧!大小声,指来使去,好像我们是他家的佣人。每次跟您谈好久,吐了好多潢沬,有时屁股一拍走路,我们还得收拾。

哪天,心情好供养一下,都是很少,给我们这侍候好几个钟头的小和尚,竟是一个小钱眼儿。大伙可都说,受他的供养还觉窝囊呢!唉!徒儿们可别说这些话,欢喜心的供养一个小钱眼儿可遍三千界呢!不要以这种心来对待众生。要知道钱是虚妄之相,不是真实的拥有,所以不可用此心与众生结恶缘。

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善用之人,富贵遍天下,妄用之人,纵使有钱是贫穷。嗯!师父,您这么说,好像有一点道理唷!

你看阿智,那位菩萨,虽然很穷,每天过得快快乐乐。而这位有钱人,反倒看起来,日子好像苦哈哈。嗯!在修行人看到他们都是善知识,不应该偏执两边,就会更自在了。师父,您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浅,又觉得很深,有一点不容易懂呢!以后你就会懂。是这样吗?嗯~好吧!

不过,我又有个问题唉。你的问题倒真不少,又有什么问题?我看世间人,为了钱拚命,为了钱争的头破血流,你杀我打,兄弟变脸,父母反情,朋友无信。钱带给人类这么大的痛苦,为什么还要用钱来主宰人间生活,用钱来分贫富贵贱,有时道德是不能用金钱考量的呀!西方极乐世界有用到钱吗?天上的人有用钱吗?地狱、恶鬼、畜生有用到钱吗?师父。

嗯!你这个问题好极了。事实上,只有人类在用钱,天上的人,因为福报不同,天衣披身,福食自涌,不必用钱。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为树,要多少有多少,也不必用钱。畜生不知钱为何物,但知有食即可。地狱整日火烧,钱亦无用。饿鬼寻食己来不及,也不需用钱,唯人类发明钱,本是为了方便人民,不用一次带那么多的东西,以物易物的代用卷。只是谁也没想到,原先的人是以慈悲心,想要减轻人们的痛苦,才发明的东西,反而成了人们一代一代执著坚固的包袱了。说来也真是让人慨然而叹了!喔!瞧你这徒儿竟会慨然而叹,倒像为师的口气了。

哦!施主您来了呀!请进,请进。谢谢师父慈悲,又来叨扰您清修了。哪里!哪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学哲理 尽量给出走的人留一盏温热的茶

佛学哲理 尽量给出走的人留一盏温热的茶

佛教禅宗思想秉持的是大道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所以大部分的佛学哲理都是靠一些行为进行点化的。发展到现在,对于佛学哲理除了行为点化之外,其实还发展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那就是行为点化。今天想要与大家进行分...

地藏菩萨助父升天

地藏菩萨助父升天

唐代抚州某剌史的夫人姓祖,归依敬奉地藏菩萨,信心真切。但她亲生父母却不相信,夫人便捐出金钱,为父母造一尊金色的地藏菩萨像,有三尺高。很诚敬地供奉着,当时她父亲因事外出,母亲一人在家,夜里有一窃贼,准...

37种布施的果报,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37种布施的果报,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佛说布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亲手施。得手...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三颂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三颂

第十三颂极微有方分理不应成一无应影障无聚不异无二前边说了,极微可以相合不对,不可以相合也不对。这时外人就又问了, 相合不相合都不对,那么极微能分不能分呢?其实这个问题已不成问题了,可以 说如小孩子们...

达真堪布:如何增强专注力?

达真堪布:如何增强专注力?

达真堪布:如何增强专注力? 问:上师在这次极乐法会开示中讲到成就的根本之一是专注力,请问上师,如何增强专注力? 上师回答:信心有多大,加持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信心是成就的根本。这种...

宣化上人:菩萨要离YIN欲远远的,不生YIN欲念头

宣化上人:菩萨要离YIN欲远远的,不生YIN欲念头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阿难:佛又叫一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起惑、造业、受报,堕地狱的这一切众生,都是他自己所造的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他造有十种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