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相信有轮回,轮回却一直在发生

有些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并等于不存在,有些事你可能不相信但并不等于没有发生;就像很多人不相信有轮回这件事,但轮回却真实存在。

时间是轮回的。一年四季,春天耕地播种,夏天锄田除草,秋天采摘丰收,冬天敛谷入仓,年复一年,四季轮回永无停息;每一个月,月亮绕着地球旋转一周,月圆月缺,月复一月,岁月更迭轮回;每一天,白天和黑夜,日出日落,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轮回。

历史是轮回的。大清朝历经二百余年,孝庄皇后带着儿子顺治建立了大清王朝,慈禧太后带着儿子溥仪结束了大清的统治,从孤儿寡母开国到孤儿寡母结束;多尔衮扶持顺治皇帝建国,载沣带着溥仪出宫,可谓穷途末路,大清朝正是兴于摄政王而亡于摄政王;福建人洪承畴保着顺治进了山海关,到大清灭亡时,同是福建人的郑孝胥保着溥仪出了山海关。你也许认为这都是巧合,但你又能肯定这不是轮回吗?

生命是轮回的,无论是传说还是现实,有关人世轮回的例子一直广为流传。当年格萨尔王从北方魔国战胜归来,听说哥哥嘉察夏嘎已战死沙场,悲痛万分。有一天,他发现一只鹞正在霍尔国领地拼命追杀敌国众鸟,这只鹞看见格萨尔王头盔上的彩旗,高兴地飞到格萨尔王的身边,落在了大王的神弓上。格萨尔王正要搭箭射击,他的坐骑突然跳了一下,放出去的箭没射中,鸟儿在格萨尔王头顶上空盘旋,依依不舍地唱出了悲歌,格萨尔王用神通听懂了鸟儿的歌唱,原来鸟儿正是哥哥嘉察夏嘎的转世。

曾经有则报道,有个女孩十六岁时因病过世,她生前发愿:“我爱爸爸妈妈,如果我死了,还要回到这个家来。”。女孩去世后,母亲日日悲伤落泪,丈夫便买回一只鹦鹉陪伴妻子。神奇的是,这只鹦鹉简直会说人话,经常体贴地提醒母亲加衣服,提醒母亲雨天带伞等等。更奇的是,有一天鹦鹉竟叫出这位母亲的小名儿,自从女儿死后,他们夫妇从未提过这个小名。有一次,母亲的一样东西找不到了,鹦鹉提醒她到某处看看,东西果然找到了。后来母亲回想起来,这曾是只有她和女儿才知道的秘密,他们夫妇更加确定鹦鹉就是他们过世女儿的转世。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什么叫修行》告诉我们:“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这是佛陀以无量神通观照三界轮回运转,如实告诉众生的事实,六道轮回真实不虚!

轮回,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广袤的宇宙中、在我们的生命里始终真实地存在着。它无关乎宗教,无关乎信仰,无论你相信与否,轮回就在我们身边真实地发生着!

撰文:多 持
编辑:安然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第十五节 都城中的悲哀

星云大师:第十五节 都城中的悲哀

第十五节 都城中的悲哀现在再说离开太子的车匿,他不断的流着眼泪,心里充满了绝望与悲哀,一边走,一边不住的叹息道:『昨天夜里我跟随太子一同出城,想不到今天祇剩下我一个人回去。』他拖着沉重的脚步,牵着那...

YIN书之害

YIN书之害

1.造淫书目盲而死维扬地方有一个书生,不务正业,造了一本淫书,书写成的当天晚上,梦到神明斥责他,醒来之后,自己也深自悔责,于是就没有将书出版,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儿子夭折,家中生计又困难,便将淫书付印...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祸由自召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客也。述流寇事颇悉。相与叹劫数难移。僧曰:以我言之,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明之末年,杀戮淫掠之惨,黄巢流血三千里,不足道矣。由其中叶以后,官吏率贪...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场对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个时候,平等心、无分别的心就会生起,也就不会过于计较人我之间的是非、善恶与过患了。

尤其,学佛修行的人,和别人相处,“要观德莫观失,要随顺莫违逆”,凡事看好的一面,不要太计较过失。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即使没有过,我们本身有时也会制造一些误会,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不当的要求,导致珍贵的友谊、亲情因而破坏,殊为可惜!所以,我们能够观德莫观失,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看,多观照自己,多反省自己,多要求自己,不要太计较过失,自然就看不到别人的是非、过患了。

因此,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

1、平等心

就是无分别心,例如佛陀视每一个众生都如佛子罗睺罗;如果我们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就是平等无差别的心,就不会见到人家的过患、善恶。又如别人的身体上害了一个疮,“好髒喔!好难看喔!”你会讨厌。如果是你自己的手上、身上害了一个疮,你不但不嫌弃它,还会好好照顾它,替它敷药,替它包扎,因为这是我的。你能把人我之间,用平等心去看待,自然看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2、慈悲心

慈悲的意思是:慈能予善、予乐;悲能拔苦、除难。就是我愿意帮助你去除困难,去除痛苦,带给你幸福、安乐。你用这种慈悲心来待人,别人纵有不是,也会以一种同情心、怜悯心去包容他。中国四大菩萨中的大悲观世音菩萨,为甚么信徒都欢喜把他供在家里的客厅,或者特地设立佛堂?为甚么每个人都把家里最好的地方让出来供奉观世音菩萨?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慈悲,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无处不可以到达。所以,我们有了慈悲心,做人处事真是无往不利。

3、广大心

就是包容心,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的心胸可以包容一个国家、人民,所以他能做宰相。佛陀的心能包容天地,等同虚空,所以,他是佛陀。弥勒菩萨大肚能容,能容纳好与不好的一切事情,所以,他心宽体胖。

4、空无心

虚空能容,所以能成其大。虚空里森罗万象,无所不包;我们的心也要像虚空一样,对于是非、善恶,以虚空的心来看待,用虚“无”的心,空去一切。无,并不是叫我们胡涂,无心是大智若愚,无心里面自有更大的智能包容一切。

5、般若心

般若就是最高的智能,学佛最主要的,就是要开发自己的般若智能,用般若的智能来看世间,处理世间。例如,有了般若,就会明白佛和众生是“二而为一,一而不二”,佛是已经悟道的众生,众生是还没有悟道的佛。虽然悟道有先后,可是人人本具的法性,是没有先后分别的。所谓“生佛平等,自他平等”,你懂得自他平等,就能把世间的差别现象统一起来,从差别里认识人我一如,就能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6、感恩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时时心存感恩的人。用感恩心来待人,则人人都是善友;用感恩心来处事,则处处都是净土。例如感谢别人过去说过我一句好话,给过我一个笑容,跟我点过头,和我握过手。别人对我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值得我们感谢的。果能如此,还有甚么可以嫌弃别人,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7、助道心

别人对我好,固然要感恩;纵有不好,将之视为学佛的逆增上缘,自然不会心生不满。如果能进一步发心布施佛法真理给人,帮助别人学佛入道,能以此助道心待人,自然不见别人的过患。

8、惜福心

惜福就是珍惜自己的福报,平时要能节俭,不奢侈浪费。因为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太多,不能满足,看到别人有钱,则容易心生嫉妒。所以,自己要有惜福心,自然就会淡泊物慾,自能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总之,六祖惠能大师提倡参禅,禅不一定要坐着参,重要的是把禅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禅,能沟通人际、物我的关系,禅能把我们带入到一种满足、安乐、平等的世界里,禅是帮助我们证悟真如自性的。如果我们有了禅,自然就不会见到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

如何能无视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场对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六章 生命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六章 生命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活在人世的时间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如何...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后序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后序

  妙法莲华经后序后秦沙门僧睿述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所兴既玄,其旨甚婉;自非达识传之,罕有得其门者。夫百卉药木之英,物实之本也;八万四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