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永不退休

人生在世生活,不管服务公职,或是私人企业,都有退休的制度;因为人的一生,数十年岁月,每天都在工作中,到了晚年,应该给予休息,所谓“颐养天年”,这是名正言顺的事。

 现在一些先进国家,每个人有了职业,都乐于缴税,为的是将来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生活。

 在中国也一直都有“积榖防饥”、“养儿防老”的观念,这也是为了解决退休后的养老问题。

 现在一般国家,有的定六十岁退休,或者六十五岁退休,甚至七十岁退休。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生应要有交棒、接棒的计划,即使是在佛教里所谓的“传灯”,也都是为了应付岁月变迁的对策。

 一般人对于退休后的人生,有的人会感觉好像忽然失去了一切,面对空荡的生活,寂寞的人生,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这样的退休,好像等死一样,人生失去了价值,生命好像没有了光辉,所以就有人喊出“退而不休”的口号。

 其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大自然之中,四季轮流递嬗,行星运转不息,吾人身为大自然里的一份子,也应该要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体认;因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因此,人生一日,决不空过,信有然也!

 “朝露虽易逝,但它润泽了大地;冬阳虽短暂,然而能销融冰霜。”古圣先贤行愿精进,不肯轻易虚掷光阴,往往坚持到最后一剎那,例如道安大师在大座说法中立化,慧远大师在声声佛号中西归,玄奘大师在振笔译经时圆寂,佛印禅师在接引信徒时坐灭;做人,要有“永不退休”的观念,因为生命的春天欣欣向荣,无有止尽,那有什么要退休的呢?

 因此,所谓退休,只是调换一个岗位工作而已。你看!少年读书,青年创业,老人传承经验,吾人退而不休,也一样可以发挥生命的光和热。

 中国的孔子、西方的耶稣、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他们到今天都有二千年以上的生命历史,在人们的心中,他们至今都还没有退休呢?

 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要歌颂伟大的人生,人生是永远不退休的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一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十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大家打开经本的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我们把今天要讲的经文先来读一...

吃素该怎样挑选和使用食用油

吃素该怎样挑选和使用食用油

最近,场工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开始加入吃素的行列(说好的无肉不欢呢),甚至对于实用油都有很多挑选的学问。so不论是养生还是减肥~吃的好、吃的健康才是最重要滴。辣么,该怎样挑选和使用食用油捏?食...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慰问病人法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慰问病人法

慰问病人法如何慰问病人?优波离有一次请佛陀详细的解说过。有病的时候,虽在病中,如何病得合乎戒法?问病的时候,如何问得合乎戒法?优波离很关心这个问题。曾经,优波离跟随在佛陀身后,见到一个病比丘卧在粪秽...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庞蕴居士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庞蕴居士

庞蕴居士是湖南衡阳人,少悟人生虚空,立志寻道。他去谒见石头希迁,问道: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石头就用手掩住他的嘴巴,庞蕴豁然有悟。他后来参见江西马祖道一,又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答...

放生: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

放生: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

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放生本是中国大乘佛教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但是近年来,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多,放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放生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诸如将本来生活在南方湿热环境的动物放生在干寒的北方...

惟海法师:什么是资粮道?

惟海法师:什么是资粮道?

什么是资粮道?根据资粮道的一般特征我解释一下:所谓资粮道是在学道修道历程中,准备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就像旅行要带够粮食、衣服、行李一样,带够粮草,禅修或者修道所需要的资粮,主要是:世间资粮,出世间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