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散文随笔:寻找苦难的净土

寻找苦难的净土

圣凯法师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便对佛陀的佛土生起怀疑,佛陀回答了舍利弗的疑问,说: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佛陀以足指按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便成清净国土。

我们见到这个世间的沌秽,生起一种厌离心,从而愿意往生到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净土与地狱是相对的,人们都在寻找那种充满快乐的净土。但是,地狱却不必在死后才看到。比如我们现在看看阿富汗,在美英的轰炸下,到处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没有水喝,没有食物吃,那不是人间地狱吗?当然这个世间会有一些相对的快乐。但是,有相聚的快乐,便有别离的痛苦;有相爱的快乐,便有愤恨的痛苦。

人世间之所以能够维持种种的不平,因为世人有最公平的事情,那就是每个人都会死。无论你是多么富贵,多么美丽,多么才华横溢,但是死免不了的。畏惧死,才有宗教;知道死,才会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才会把握光阴;把握光阴,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因为死,我们知道了生命的局限性,所以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把握当下每一刹那;因为死,我们才知道生的可贵与快乐。既然我们已经生而为人,为什么就不能把握这难得而又可贵的生命呢?虽然这个世间有许多黑暗,但是光明仍然在等待着我们。

许多为了求生净土,行种种善事,这是图报的想法。善事是我们本来应该做的,就象许多人在遇到一位乞丐时,如果先考虑他是真的,还是假的,那么他就不会布施给他了;或者想给乞丐钱,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同样也不会行善事了。

人生的遭遇、世俗的毁誉都是无法计较的,祸与福都是在相对地转换中。世间的许多法,都是我们人为规定的框框,真正的法应该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所以,其实世界都是在我们的心里,无论是痛苦与快乐,都是我们的心变幻出来的。

既然如此,世间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去面对的,去承受的,那有什么理由逃避呢?《浮士德与魔鬼》中有句话说: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难,我要一概承担。这正是经过魔界的苦难,才会达到佛界的快乐。祖师不是说吗?随业消旧障,更不造新殃。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过了一生?留在我们大海脑里,其实都是一些苦难的影子。记得小学时候,经常被老师留在教室里,重新写上几百遍的字;有一年除夕时,从平台掉下来,昏过了四个小时,差点死掉;无数次生病的痛苦;出家时,经常被老和尚挨骂的情景;佛学院毕业时,那种生死别离的流泪;在南京时,手被刀割的不便

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永久的。我们丰富地过一生,不是因为有太大的享乐,而是由于我们有许多苦难。而在这些苦难中,在我们的挣扎下,都过去了,而且从记忆中升华,成为一种美丽的彻悟。

那种没有任何痛苦的净土,不失为一种修学的途径。但是,如果我们在苦难中体悟,在苦难中寻找快乐,那应该是捷径中之捷径吧?所以,我愿意寻找一个苦难的净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法莲华经》卷七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妙法莲华经》卷七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所经诸国,普皆震动,雨宝莲华,作无量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又与无数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4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7)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84节: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7)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在取经途中亲历和听说的13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情况,范围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素食者并非单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很简单吧,选择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经是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瘾,这种心瘾...

索达吉堪布:什么叫邪淫?邪淫的种类和过患?

索达吉堪布:什么叫邪淫?邪淫的种类和过患?

什么叫邪淫?邪淫的种类和过患?(索达吉堪布开示)所谓的非梵行,是指下到梵行居士[1]、上至比丘,对成年女人、幼女、旁生或者非人[2]作不净行,以及一般在家人在非处等作不净行。本来十不善业中说的是邪淫...

放生因果:种多子因

放生因果:种多子因

种多子因杭城艮山门外杨墅庙,神甚灵,祷者云集。绍兴倪玉树,赴庙求子,愿得子日,以猪羊鸡鹅酒醴演戏谢神。梦神曰:汝欲生子,乃立杀愿,吾虽血食之神,岂肯纵尔杀生,贪尔?啜乎?倪叩首求神指示,神曰:尔欲有...

禅茶一味的养心之地,SLH再迎中国新成员

禅茶一味的养心之地,SLH再迎中国新成员

品茶先苦后甘,放下俗事在一盏茶的工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参禅无非是放下着、吃茶去在顿悟的一瞬间云淡风轻,清静和寂...茶中参禅,禅中有茶。是为禅茶一味...在中国铁观音之乡泉州安溪,隐匿于山环水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