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小故事:敬钟如佛

敬钟如佛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的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要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这种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如如入定的禅心,和用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的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

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养成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从钟声里能听出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难怪长大之后,成为一位禅匠!可见凡事带几分禅心,何事不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人的潜能无限,但安于现状就会逐步被淘汰。有句话说的好:“只有让你自己变的更强大,你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记得还在读“大三”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了一位在外企做高管的学姐,聊了几句深感亲...

永远的“林妹妹”

永远的“林妹妹”

5月13日晚7时,“林黛玉”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从2月23日剃度到5月13日去世,从隐遁佛门到回归尘土,“林黛玉”陈晓旭在众人的吃惊和关心下走完了生命中最后80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林妹妹”仍...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的日子里看娱乐歌舞犯根本戒吗?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的日子里看娱乐歌舞犯根本戒吗?

达真堪布:受八关斋戒的日子里看娱乐歌舞犯根本戒吗? 受八关斋戒的日子里,在电视上看娱乐歌舞,算犯戒吗?打球犯戒吗?答:自己歌舞是犯根本戒的,看别人唱歌跳舞不犯根本戒。八关斋戒的戒条里没有这些,不犯根...

十二因缘与六度万行

十二因缘与六度万行

林黎,2005十二因缘与六度万行以下文字出自宣公上人所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什么是十二因缘?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让孩子懂得橘子的用意!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让孩子懂得橘子的用意!

一个孩子手持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母亲说: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孩子又问:妈妈,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自己先站起来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自己先站起来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宗教故事。从前,有个生麻疯病的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等人把他指到有神奇力量的水池边。但是他躺在那儿近40年。仍然没有往水池目标迈进半步。有一天,天神碰见了他,问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