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大德故事:法眼禅师的风花雪月

法眼文益是五代南唐的和尚,法眼宗的祖师。

法眼是浙江余杭人,幼时便出家为僧,后来南下福州去寻师参禅。有次旅经泉州地藏院的时候,正好天降大雪,便停下歇脚。正在烤火取暖时,院里的方丈罗汉桂琛问他:你去那里?

法眼回答:只是行脚。

罗汉又问:何谓行脚?

法眼回答:不知。

罗汉便说:不知最亲切

雪停了,法眼便向罗汉告辞。罗汉送他到院门口忽问:你刚才曾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现在请告诉我庭下的那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

法眼回答:在心内。

罗汉便说:行脚之人,为什么要把一块大石头放在心中呢? 这句话窘住了法眼,便放下行李,住了下来,向罗汉讨教析疑。每当他提出新见解时,罗汉都说:佛法不是这样的。

最后,法眼只得对罗汉说:我已经理绝词穷了。

罗汉便说:以佛法来论,一切都是现成的。

听了这话,法眼恍然大悟。

这是大雪天里的问答。后来他与别的和尚还有一段月下问答。

有一次,法眼和两个和尚月下散步。有个和尚问他说:我不问你那个指,而是要问那个月?

法眼说:你所不问的那个指,又是指的什么呢?

这时另一个和尚问:我不问月,而是问那个指是什么?

法眼回答:月。

和尚说:我问指,你为什么答月呢?

法眼回答:就是因为你问指啊!

法眼做了南京清凉寺的方丈,和南唐主李璟过从甚密。一天,他们一起出去看花,法眼应李璟之邀,即兴赋诗: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髪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法眼这首诗是诵给帝王听的,守着绝对,暗藏机锋,不失身份。法眼死后,南唐主李璟追谥他大法眼禅师,谥号法眼,李璟似乎也赞叹他开示的妙法。

我认为他有一首风中的诗是吟给自己听的:

幽鸟语如簧,柳摇金线长。

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林下一阵一阵的风刮过,象欲说还休的话语。一个禅师一生要说很多的话,说得都对吗?说得都妙吗?法眼似乎又回到了相对。林下好商量,和谁商量呢?

不知最亲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什么叫净业?

什么叫净业?

编辑净业三福又作清净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之三种福业。据《观无量寿经》载,此三福业为: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性力派同时是印度教三大派别之一,主要崇拜时母,难近母和吉祥天女。玄奘到达印度时,正好是这个教派比较兴盛的时期。在这个教派的众多祭祀仪式中,人牲是最为残忍,也是最为虔诚的一种,就是拿活人的血肉献祭。在...

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平日修行有素,命终...

佛教故事:罗汉菜:破悭贪

佛教故事:罗汉菜:破悭贪

破悭贪佛在世时,有个悭贪长者,他一点东西都不肯施舍,佛为度这位长者,先让舍利弗为说布施造福种种功德,长者悭贪如故,看见日近中午,便对舍利弗说道:「你为什么不走,我是没有饭给你吃的啊」?舍利弗知道这个...

星云法师: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星云法师: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

星云法师:不要为了小事而破坏虔诚的心境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迹以见者,当用礼以检之。检之谓检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