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暗藏佛学妙理:孙悟空能大闹天宫为何却跳不出五行山?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喜欢的章节莫过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剧中的孙行者上天入地,随心随遇,为所欲为,真真是痛快至极!

话说悟空学成功夫回来后,先闯东海龙宫强借金箍棒,又入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遂上天庭告状,于是有了后来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大闹蟠桃园,被丢进炼丹炉,大闹天宫等精彩情节。最后玉帝无奈之下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其实,《西游记》所隐含的深意,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认知范畴,我们往往只看到它外表的精彩,而那层深刻内涵,尽管已经被传颂了几百年,却还一直没有被人真正领会。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修炼自己内心的。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

余以为,《西游记》中孙悟空其实就是指第六意识的“心念”或者“意识”,所谓的“心猿意马”不就是说我们的心像猴子一样善变么?我们的“心”动得厉害,上闹天宫,下闹地狱,大闹龙宫,龙王的定海神针都被他拔走了,结果天上天下一片大乱。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心”是不是也是整天千变万化,一时一个主意;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我们的思绪是不是也是可以神驰万里之外呀!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地府,打了龙宫,我们的心念不正是如此么?正所谓上穷碧落下落黄泉,乱七八糟的,没有什么不敢想的,真真是“神通广大”呀!

我们再看看剧中的孙悟空,不是在忙着打斗中,就是在上窜下跳,抓耳挠腮中,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这正如我们普通人的“心”,每天胡思乱想,没有一刻是清净的,你想静下来,“心”偏偏妄想个不停;你要打坐,它就捣乱;你要静,它偏要动个不停。

孙悟空的法名号悟空,也就是要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就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不要我们执着于心的躁动。

我们的“心”这么大的本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是最终还是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余以为,五行山即指“色受想行识”之“五蕴”,我们的“心”执着于“五蕴”何以能跳出三界轮回呢?同时暗喻只要“五蕴未空,任你外道多大神通本事都难以从轮回中解脱出去,最终依然受苦。我们现在不就是因为“五蕴未空”而受诸多劳烦吗?《心经》中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这个道理。关于何为“五蕴”,何为“空”等般若真谛,在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法《籍心经说真谛》中有圆满说法,读者可恭请此宝书来深入研学必受法益。

再说,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被紧紧禁锢在肉身的压制之下。后来遇到唐僧,他大喊:“师父快救我!”“我怎么救你呀?”“山顶最高处有一张咒,是观音菩萨贴上去的,你揭下来我就出去了。”唐僧爬到山顶一看,原来是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这样一撕掉,孙悟空就跳出来了!

马上,孙悟空又被套上了紧箍咒,以束缚他狂野的心。那紧箍咒就像佛教的戒律,治理我们杀盗淫妄酒等邪心邪念,起“止恶”之用。

孙悟空不是想做自在大王吗?想要真正的自在就得通过修行和学佛,并积累功德。那就去吧,去护持西天取经的佛行事业,等到功德圆满,心行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也就能真正自在了。是,唯有这条路才能令“心”自由。

所以,学佛不容易呀!要真正修炼降服我们的凡“心”,仿佛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打磨,才能真正飞身脱壳成就。学佛修行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修炼“心”的艰苦过程,为什么艰苦?正因为我们的“心”就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不听管教,桀骜不驯,我们才会在轮回中受苦。所以修炼自己的内心,从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开始依次第起修(详见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法《什么叫修行》),才是学佛修行最最关键的所在之一。在我们依教奉行之时,若能得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亲传佛法,今生必能解脱成就。

文/乐宝

(以上内容为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和理解,仅供参考,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地藏菩萨感应录:美满婚姻引善缘 诵地藏经化愆灾

地藏菩萨感应录:美满婚姻引善缘 诵地藏经化愆灾

说来很惭愧,我学佛经有“临时抱佛脚”的嫌疑。  我出生在湖南南部的一个小地方,缺乏佛法熏陶。那里基本上看不到寺庙和出家人。不过令人惊异的是,我们那儿连不识字的老人在评价一件事情是否合理时,都会使用...

狗身上长满了螨虫,治还是不治?

狗身上长满了螨虫,治还是不治?

狗身上长满了螨虫,治还是不治? 问:我是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也是一名佛教徒,我养了一只狗,狗身上长满了螨虫。如果不治疗,狗肯定要死;给他治疗,很多虫子要死。我不知道怎么办?索达吉堪布上师答:尽量...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七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七

尼弥王的故事--七上一集说到:帝释对尼弥王说,当时的帕拉那喜城国王,就是他。他却不能跨过欲界,转世到色界,而那些隐士,却可以跨过欲界,转世到色界。所以说修梵行的功德利益是比布施的利益多。讲完以上一番...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四课、示厨(明·紫柏)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四课、示厨(明·紫柏)

第十四课 示厨(明紫柏)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何谓三德?清净、柔软...

佛教故事:禅·看开:人能放下身轻松

佛教故事:禅·看开:人能放下身轻松

人能放下身轻松成功对我们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成功,心就会很累,灵魂就会变得沉重,整个生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下坠落。如何解救自己呢?放轻松!如何放轻松?放下!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的禅...

达真堪布:对父母有怨恨,应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对父母有怨恨,应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对父母有怨恨,应该怎么办? 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 同学提问:我的爸爸、妈妈做了一些事情,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这次来的时候,我就压制自己,告诉自己,不能恨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