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偷犛牛

原文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曰:“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对曰:“实食。”

译文

偷牦牛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执着是非必生过患——读《世法哲言》所感

执着是非必生过患——读《世法哲言》所感

南无羌佛《世法哲言》教言:“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著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挂怀”。记得佛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深山里住着一只叫善牙、一只叫善博的...

宣化上人:你若能会用这个“忍”字,什么事情都会好

宣化上人:你若能会用这个“忍”字,什么事情都会好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序品第一◎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序品第一(分三)A1 序分 A2 正宗分 A3 流通分...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日日是好日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是说每天都是好日子,但是其中蕴含的禅理却不是一般人所能领会到的。据说这句话出自禅宗大师云门之口。有一天,云门禅师将他所有的弟子聚到一块儿,对大家说:十五日以前...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成功不怕拒绝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成功不怕拒绝

我在研究如何成功的过程中发现:成功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是人的一种思考模式,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在人生的路上,被拒绝,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常态,是谁都无法避免的。许多人在无数次拒绝的打击下,失去了继续...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来去自在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来去自在

来去自在文/噶玛天津仁波切普化禅师是临济禅师的入室弟子。有一天,普化禅师到街上化缘,要化法衣一件。信徒知道了,就供养一件上好袈裟给他,但禅师却又拒绝供养了。信徒不解其意,于是向临济禅师告状;临济禅师...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感恩心

圣凯法师散文随笔:感恩心

感恩心圣凯法师现代心理学指出,我们内心感觉就是改变的力量。进一步说,创造美好、积极的感觉,让日子值得活下去,正是每一个人自己的责任。许多心理学家提出,让生活中增加一些浪漫因素,布兰登博士说:浪漫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