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偷犛牛

原文

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否?”答言:“无池。”又问:“池傍有树否?”对言:“无树。”又问:“偷牛之时,在尔村东否?”对曰:“无东。”又问:“当尔偷牛,非日中时耶?”对曰:“无中。”又问:“纵可无村,及以无树,何有天下无东,无时。知尔妄语,都不可信。尔偷牛食否?”对曰:“实食。”

译文

偷牦牛

有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一起偷了一头牦牛并一同把它宰杀吃掉了。那个丢牛的人跟踪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丢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丢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这样丢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这故事比喻∶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恳切地发露忏悔,才能走上佛法的大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对波斯匿王开示-不可轻视幼小

佛陀对波斯匿王开示-不可轻视幼小

在《杂阿含经》中,有一段记载: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佛陀座前,疑惑的问道:「我听说佛陀您自称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真的吗?」  佛陀面带笑容的对他说:「大王!我确实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1(前言) 这个课程暂时可以名为净宗讲座,为什么用讲座两个字呢, 区别于正常的课程,因为这个讲座嘛,有些灵活性伸缩性,时间的长短,以及次...

三招教你挽回女友没感觉的方法有什么

三招教你挽回女友没感觉的方法有什么

很多男生在追女生的道路上都是很坎坷的。因为男生本身会比女生迟钝一点。想要好好地谈恋爱,挽回自己的女友还是要找到正确的办法。这样才能抓住对方的七寸,一举拿下前女友的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挽回女友没感觉的...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

佛教文化小知识 地藏王菩萨救母所行之大愿

佛教文化小知识 地藏王菩萨救母所行之大愿

地藏王菩萨是我们国家汉传佛教文化人物部分的,四大菩萨的其中之一,是无上之大愿者的化身。传说中在经过地藏王菩萨救母的三世劫难之后是曾经有过成佛的机会的,但是偏偏就是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想起了在之前所历经...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生命是鲜活的,更是可贵的。无论您是否是佛弟子,我们应该不杀生并尽量放生。放生功德偈云“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学佛》宝书中讲法众生无始以来都是我们的亲眷,我们应该以大悲之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