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信仰的层次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幼稚到成熟,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他崇拜、信任的对象。例如,小的时候相信父母,凡父母所说,绝对深信不疑;长大求学,转而相信老师,只要“老师说”,就是对的。

之后,随着各人知识水准高低、接触社会层面宽窄、价值取向不同,于是有人相信金钱万能,有人觉得爱情至上,有人高举情义第一,有人疾呼自由无价,有人投身信仰生活等。

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自然力,信仰也不一定是信仰宗教。例如有的人信仰某一种思想或某一种学说;有的人信仰某一种主义;甚至有的人崇拜某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

话虽如此,然而只要人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信仰宗教。人是宗教的动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离开水而生活。人类从上古时代民智未开,就对大自然产生信仰,接着从信仰神权、君权,到现在的民权、人权,甚至即将到来的生权等,可以说,人类自有文明开始,除了追求物资生活的满足以外,精神生活的提升、信仰生活的追求,更是无日或缺。

关于信仰宗教,必须慎重选择,否则一旦信错了邪教外道,正如一个人错喝了毒药,等到药效发作,则生命危矣!所以“邪信”不如“不信”。“不信”则不如“迷信”,因为虽是迷信,只是因为不了解,但至少他有善恶因果观念,懂得去恶向善;不信的人,则如一个人不用大脑思考,不肯张开眼睛看世界,那么他永远也没有机会认识这个世界。

当然,信仰最终是以“正信”最好!尤其佛教的中道缘起、因果业报、生死涅盘等教义,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人生的迷惑,所以值得信仰。

信仰佛教,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例如,有人“信人不信法”;有人“信寺不信教”、有人“信情不信道”、有人“信神不信佛”等。

甚至即以信仰佛教的教义而言,本身也有层次的不同,例如凡夫的般若是正见、二乘人的般若是缘起、菩萨的般若是空;唯有佛,才能真正证悟般若,所以般若是佛的境界。

其实般若也是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学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开发真如佛性,所以信仰佛教,要从求佛、信佛、拜佛,进而学佛、行佛、作佛;唯有自己作佛,才是信仰的最高层次。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蒙山光宝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蒙山光宝禅师悟道因缘

蒙山光宝禅师悟道因缘沂水蒙山光宝禅师,荷泽神会禅师之法嗣,并州(今山西汾水一带)人,俗姓周。初谒荷泽神会和尚,并执侍左右,殷勤无怠。一天,荷泽和尚问光宝禅师:汝名光宝,名以定体,宝即已有,光非外来。...

宽运法师: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

宽运法师: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庚寅年重阳节有感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承」有...

达真堪布: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达真堪布: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达真堪布: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 答:当然可以。佛法里主要讲的就是两种智慧:无我的智慧和空性的智慧。这两种智慧是对治我执和法执的,也是对治烦恼和习气的。 你要运用无我和空...

佛教故事:珍惜拥有

佛教故事:珍惜拥有

珍惜拥有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儿,住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村子里只有几匹马,几朵花,一些村民。孩提时她就一直等啊等,等着自己长大了,真正可以离开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知道在她心里,有比马匹、花朵、村...

挽回老公的关键在哪里,你真的懂男人吗

挽回老公的关键在哪里,你真的懂男人吗

两个完全陌生的走到一起,从相识到相知,最后成功相恋,其实是非常美好且不易的。但在现实中,却有太多的男男女女,只是因为一些小的磕绊,就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其实冷静下来,也会后悔,也想去挽回,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