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嗔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

无穷无尽的烦恼,细思之,不外由于一个“我”字所造成。由于我执、我爱、我见等等所引起的邪知邪见,让我们产生数不尽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学道,首先就要学习如何克服这些烦恼。一切烦恼的主要根源就是贪嗔痴,所谓“擒贼先擒王”,要破除烦恼,就得先讲求如何把贪嗔痴这三毒去掉。

王阳明曾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山里的土匪海盗容易捉,我们心上的贪嗔痴三种大病却不容易去除。在佛经里有两句话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因为我们生活上有种习气,利人的事往往不肯做,但是如用“戒”的力量,就会想到宁可牺牲自己的嗜好,不去侵犯别人,因此,可见戒就可以对治贪病。又譬如我们内心种种需求,对现实生活的猜忌怨懑,就要用“定”的功夫,使我们心境保持不偏不倚,纯正灵明,才能远离烦恼缠缚。再说到痴,就要用“智”来对治,佛教的智并不是世俗的知识,因为知识并不全是善的。内心的般若智不能开显,做事不合佛法,一切只依感情与自私的世俗常识而行动,这叫做痴。佛教的智是由闻思修而来的,是一种观照实相的中道方法,依着这方法,才可以灭除贪嗔痴等无明大病。

有一次,我在日本的日光公园,看到雕梁上端刻有三只猴子,神态栩栩如生。一只猴子掩着眼睛,一只猴子捺着耳朵,一只猴子捂着嘴;我忽然领悟到这三只猴子,象征着某些道理,什么道理?

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总是不断的向外去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因此产生了许多烦恼。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这就等于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可以驱除我们内心被贪嗔痴所覆盖的烦恼结使。如此一来,行为就不至于出差错,烦恼也自然会逐渐减少。

我的外祖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十七岁起就持斋念佛,我出家就是受他的影响。她为人非常慈祥,有三个儿子,可是我这三位舅父所生下的儿女,在我的记忆中大约都是三、四岁就死了。但是,我的外祖母,从来不为这些事情难过。难道说她没有感情吗?不疼爱孙子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她学佛,知道人生在世,有生就有死,有业就有报,谁也奈何不得。孙子的生,只是因缘和合投胎到此家来;他的死,是业报的现前,还了他的感情债而已。人的寿命本来就长短不一,孩子就是现在不离开我们,将来仍然要离开的。如果孙子们有善因,自有他的福报,又何必为他烦恼悲伤呢?所以学佛的人,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就与一般人士不同,忧伤啼哭,对于死者也没有什么好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鸡子梦

鸡子梦

山东东平县有位白叟名叫董瑛坚,年近耄耋却健硕如青年,白叟平生不杀生不食荤腥,为人开朗恬淡,为远近庶民所敬佩。他告诉别人说,自己不杀生不食荤腥,乃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昔时碰见的一件怪事所致。董瑛坚的父亲几...

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家族:宋朝名相范仲淹

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家族:宋朝名相范仲淹

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家族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青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 年轻时念书没有东西吃。在...

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经文】须菩提,于意何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生、众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 选择时间的时候 要综合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 选择时间的时候 要综合

怀孕生子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们一直都下降繁衍子嗣看作是人生中的重中之重。虽然有一部分的年轻男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于婚姻和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想要当丁克,...

这几种行为是对佛的大不敬,切记别做!

这几种行为是对佛的大不敬,切记别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如育居士往生传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如育居士往生传

王如育居士往生传王如育居士於一九二○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於浙江省宁波市浦镇王家村之一佛化家庭,其母奉佛甚诚,居士敬受家教,自幼以还,一以佛教之道德标准处世做事之意据,故能以素食终其身,且虔修净业,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