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3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我是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药师坛城文化集团创始人),也有许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经常会遇到很多事情“重叠”(这里也要开会,哪里也要开会;今天上午来代理商了,下午又来法师了;等等),我无法自己做主,难免会“得罪”招待不周。此外,就算我自己没有问题,别人也会丢一些问题给我。几乎每月有很多人带着各种大大小小问题找我,要我帮忙等等。不论是在世间法或佛法,我们总是会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外在因缘条件固然要具足,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因素。我们必须要有信心和勇气,一种有智慧、具有善巧方便的自信力。有了自信力之后,我们就能面对世间的许多问题。当然,生、老、病、死的问题是无法立即消除的。我们的身体就是无常的,不离成、住、灭、空。但是,随着自信力的增长,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能力也会增长,逐渐出离生、老、病、死的问题。药师佛灌顶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心的这种力量:自信力。刚才大家一起共修过一座药师法了。仪轨中提到药师佛的净土极其庄严、极其广大。为什么要做这种形容和观想呢?这是为了鼓励我们,让我们的心升起欢喜。生活在这世间上,如果我们的心只往黑暗的地方想,那我们看到的都只是黑暗的、没有希望的;如果我们的心往光明面想、往光明面看,即使只有少许的光明,我们也能找到光明、找到希望。情器世间中,并不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是邪恶的,外在器世间的一切也不全都是有毒或污染。如果我们的心具有勇气、力量和热忱,这世间可变成净土,一切有情众生成为空行、天女等。

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分享,敬请关注。

●药师法门如果用七个字概括,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吃好是秘密禅;睡好是祖师禅;心情好,心息相依就是如来禅。这就是药师禅!

坛城是所谓“治”的象征,“治”的反面就是“乱”。恶劣的天气,身体的疾病,荒凉的土地,野蛮民族,异教徒之国,这些都是“乱”。通过建立一个坛城可以变“乱”为“治”。所以一个坛城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真实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座王宫,一座城市,一片大陆,一个念头,一个幻景,一个政治结构。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佛心咒:得雅他嗡贝堪则贝堪则玛哈贝堪则惹杂萨目嘎喋梭哈

“坛城”顾名思义即佛的殿堂。

药师坛城则是药师佛文化的信仰中心和药师法门以及“药师禅”的修持圣地,具有圣地胜境的殊胜加持力“道场”。

回向:此福愿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涛涌,愿度有海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遍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供成佛道。回向给法界有情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

星光“义工”温馨提示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每天法施”分享,只要大家“坚持”看一年的“药师法门”分享,大家就能明白药师法门和药师禅。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法门(药师禅)“法施”时应遵守戒律,对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众生”不行法施,否则失去对佛法的尊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戒邪淫故事:出家

戒邪淫故事:出家

出家(一)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夫将以武功定祸乱,相以文学兴太平,天下大事皆出将相之手,而曰出家非其所能,然则出家岂细故哉?今剃发染衣,便谓出家。噫!是不过出两片大门之家也...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2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2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72】药师禅:人生不论长短,都要努力让这辈子没有遗憾,无遗憾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如何才会如意?就要学知足,知足才会知福,知福才会再造福。 人生如梦如戏。令人烦恼的是,我们经常让...

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好坏善恶都会从心地之中感受出来

《世法哲言》(四十一)有或何以喜恶而不欢其善?恶道多出私利之为,故宽而善行,人者好之;善道多于施品破利,由是窄而却步,故或远之。有些人为什么喜欢恶而不喜欢善呢?一说到做恶事他就高兴得很,做坏事他跃跃...

经常晒太阳有助预防直肠癌

经常晒太阳有助预防直肠癌

晒隐私、晒工资当这些新鲜的名词出现在现代都市人字典中的同时,最该晒的太阳却被相当一部分或因工作繁忙或以白为美的中国人冷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疾病也陆续找上门来。9月27日中国老年(老年食品)学会骨...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问: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一切事物显现生起的原因就是因缘聚合具足,如果进一步去追溯根源,就会像《圆觉经》中所说那样...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无知者无畏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无知者无畏

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很多时候,正是由于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境况,我们才会无畏地去面对生活,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反而会被自己的心灵限制住,而无法成功战胜那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