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四祖道信大师悟道因缘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而超异,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宛如宿习。道信禅师七岁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禅师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没有办法,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地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后来,道信禅师听说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县)有二僧在隐修,便前往皈依。这二僧原来就是从北方前来避难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亦说林法师)。

在皖公山,道信禅师跟随三祖僧璨大师学习禅法。道信禅师开悟见性,当在这期间。《五灯会元》卷一记载:

隋开皇十二年(592),有位沙弥,名道信,十四岁,前来礼谒三祖僧璨大师。

初礼三祖,道信禅师便问: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反问道:谁缚汝?

道信道:无人缚。

三祖道:何更求解脱乎(既然没有人捆绑你,那你还要求解脱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原来,吾人所感到的束缚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内心。束缚完全来自于我们自心的颠倒妄想,也就是分别、计度、执着,如果看破了这些妄想,知道它们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当体即空,不再被它们所转,那我们当下就解脱了。内心不解脱,到哪儿都不会自在的。因此,解脱在心,不在外。

道信禅师开悟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留在祖师的身边,一方面侍奉祖师,以报法乳之恩,另一方面,借祖师的加持,做好悟后保任的工夫。这样有八九年的时间(亦说十年)。

在这期间,三祖不时地点拨道信禅师,并不断地加以钳锤,直到因缘成熟,才肯把法衣托付给他。付法的时候,三祖说了一首偈子: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并说道,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当年慧可大师传法给我之后,寻即前往邺都,行游教化,时间长达三十年,一直到入灭。如今,我已经找到了你这个继承祖业的人,为什么不去广行教化而要滞留在这里呢)?

于是,僧璨大师便离开了皖公山,准备南下罗浮山弘法。道信禅师当然非常希望能随师前往,继续侍奉祖师,但是没有得到祖师的同意。祖师告诉他:汝住,当大弘益(你就住在这里,不要跟我走了,将来要大弘佛法)。

僧璨大师走后,道信禅师继续留在皖公山,日夜精勤用功,摄心无寐,胁不至席。在皖公山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因缘成熟了,道信禅师便离开此地,四处游化。隋大业年间(605-617),道信禅师正式得到官方的允可出家,编僧籍于吉州(今江西吉安地区)的某座寺院。

《续高僧传》卷二十记载,吉州城曾经被贼兵围困了七十多天,城中缺食少水,万民惶怖困弊,情况非常危急。道信禅师听说此事,心生怜悯,于是来到吉州城里。奇怪的是,自从道信禅师入城之后,原先干枯的水井突然有水了。守城的刺史对道信禅师感激不尽,连连叩头,并问:贼何时散?道信禅师回答说: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刺史便令全城的人同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念了不多久,城外的贼兵但见城墙的四角站满了金刚力士,威猛无比,一个个都惊骇不已,纷纷四散。

隋末天下大乱,道信禅师应道俗信众的邀请,离开了吉州,来到江州(九江),住在庐山大林寺。唐初武德七年(624),又应蕲州道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造寺驻锡传禅。后称四祖寺。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门徒最盛时多达五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蕲州刺史崔义玄,闻道信禅师之名亦前来瞻礼。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非常仰慕道信禅师的道味,想一睹禅师的风彩,于是诏令祖师赴京。但是,祖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火了,命令使者说:如果不起,即取首来(这次他如果再不来,就提他的首级来见联)。使者来到山门宣读了圣旨,祖师居然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者非常惊异,不敢动刀,便匆匆回到了京城,向皇上报告了实情。太宗皇帝听了,对祖师愈加钦慕,并赐以珍缯,以遂其志。

道信禅师寂于永徽二年(651)闰九月初四日,春秋七十有二。临终前,将法衣会付嘱给弘忍禅师,并垂诫门人说: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后谥大医禅师。

道信禅师的开示,现存有《入道安心方便法门》,载于《椤伽师资记》。《楞伽师资记》是中国禅宗早期的主要文献之一,为历代禅人所重视。因行文太长,此不复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7、效医鞭伤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7、效医鞭伤

27、效医鞭伤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说,一切的幸福快乐,也是智慧的行为而来。所以智慧是一切幸福快乐的泉源,欲成佛解脱生死非智慧不可。这样说,世间的一切争夺、造业,也是无知...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七:生死思量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七:生死思量

原文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虽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

济群法师:吃什么都不如吃素

济群法师:吃什么都不如吃素

来源:资料图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

若闻自在光明如来名号,获得五种功德

若闻自在光明如来名号,获得五种功德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诸佛子等。若闻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名号。能令汝等获得五种功德。一者于诸世间最为第一。二者得菩萨目端严殊胜。三者威德广大超过一切外道...

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科技园问答

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科技园问答

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科技园问答(一)问:我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业者,在这里有自己的企业。我想问一下:当今天灾人祸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地震、旱灾、水灾发生频繁,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索达吉堪...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净空法师第一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缘份非常殊胜,能够在台视为大家介绍佛法里面一部对启蒙很重要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