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宗门故事:惠能是怎样让惠明开悟的?不思善、不思恶

相传,当年五祖弘忍对六祖惠能讲完《金刚经》后,让惠能马上离开道场。当惠能离开时,有很多人追他,因为他身上带了五祖弘忍的法衣。众人认为,得到五祖弘忍的法衣就意味着成为六祖。

那时,弘忍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出身沙场的将军,名叫惠明。他骑着马去追惠能,当他追到江西大庾岭时,已经看到正在上山的惠能。眼看越来越多的出家人追上来,他便下了马,告诉众人,这条路我找过了,没有发现惠能,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

可见,当时他是怀着私心的,将别人都支开后,只要自己在山顶守候,等惠能爬上山来,法衣就非他莫属。

当惠能到达山顶,知道自己要走也走不了了,就把放有法衣的包袱放在石头上,让惠明自己拿。惠明大喜,他终于即将得到了众人梦寐以求的法衣,可当他真的用手去拿时,却怎么也提不起包袱。

包袱就放在石头上,为什么惠明动手去拿却怎么也提不起来?这个包袱究竟有多重?事实上,人的善恶在一念之间,不是包袱提不起来,而是当惠明伸手去拿包袱的那个刹那,他觉察到了,即使自己得到了师父的法衣,但是自己的这种行为肯定当不了祖师。

惠明说:我并非为抢衣钵而来,而是为法而来。

惠能问:你既为法而来,你想得到什么法?

惠明合掌,请惠能开示。

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于么时,哪个才是你的本来面目啊?

惠明瞬间顿悟。

惠能的这句话怎样让惠明开悟?不思善、不思恶指的是什么都不去想;与么时,指的是当下。当惠明什么都不去想的当下,究竟哪个才是他本来面目呢?尽管惠明不思善、不思恶,但这个当下,他知道自己不思的灵知之性还在呀!所以在这个当下啊!悟道了。

我们常说悟道,甚至还去请人帮自己开悟,其实谁也不能帮你打开般若。释迦牟尼佛留下的整部藏经,里面都是智慧。如果佛祖摸一下你的脑袋,你就能悟道了,那这个世界上早就人人皆佛了。

佛法是现实的,必须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修行的人,必须要将佛法转变为自己的,否则,佛法还是佛法,自己终归还是自己。譬如《大藏经》是佛教的三宝之一,但你不打开它,不读它,不去做深入的认识,不去应用其中的道理,而是将其摆在书架上,怎能产生珍贵的法宝呢?所以,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能帮助你得到觉悟的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香海禅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做人的佛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做人的佛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青源惟信禅师《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一套太极剑法,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众人尽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用来对敌...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法住品·第十九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法住品·第十九品

法住品第十九品年龄不是判断的标准上座 (译注),不是因为头发灰白;只是年岁增长的人,不过「年齿徒长」而已。 (偈 260)明白四圣谛与正法、不杀生、戒行具足、调伏欲望,去除烦恼的人才是真正的上座。...

达真堪布:三种信心是皈依的基础

达真堪布:三种信心是皈依的基础

达真堪布:三种信心是皈依的基础 皈依有不同层次的皈依,但是最基本的显密共同的皈依就是下决心:从今以后,把佛作为究竟的导师,把法作为究竟的道路,把僧众作为究竟的道友,这三种决心叫三皈依。加上“把上师...

这样的婚姻还要挽回吗,失败的婚姻如何挽回

这样的婚姻还要挽回吗,失败的婚姻如何挽回

当婚姻失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心里默默问自己:这样的婚姻还要挽回吗?如果你还对对方有爱恋之情,就要果断进行挽回,不要让自己后悔。谁都不想自己的婚姻失败,但是当婚姻真的失败的时候,也不要畏惧,勇敢地使用...

依空法师:62 采莲的人

依空法师:62 采莲的人

62采莲的人《大智度论》中有一则饶富趣味的故事:祇园精舍的莲花池里,栽种了各种颜色的莲华,靛青如蓝天,雪白如绵絮,澄黄如雏菊,嫣红如桃杏,清香四溢,柔软可爱。清晨的阳光照在莲华池上,只见池面涟漪,波...

做好事的时候你是否在期望着回报

做好事的时候你是否在期望着回报

一天深夜,我沿着一条灯光昏暗的小径走回家。经过一片厚厚的丛林,我突然听到有人挣扎喘息声。我慌乱地停下脚步,仔细的聆听。果然没有错,那是两个人闷着头在扭打的声音,间或夹杂着衣服撕裂声。我立刻明白,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