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钱财掂量再三,怎会三业相应?真诚的供养什么样子?

供养佛菩萨、供养圣师是佛弟子应该做的,真诚的供养会享受到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那么,真诚的供养什么样子?是金银财宝吗?是好好修行吗?是三业相应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佛菩萨来我们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佛菩萨是为了渡众生而来,不会贪图希求我们凡夫俗子的任何东西。佛菩萨神通广大,游戏三昧,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三界无碍,唯一希求的就是众生的成就解脱!所以行菩提道结菩提果才是佛菩萨最喜欢看到的。而三业相应于佛菩萨,宁舍生命不舍法,就是行菩提道,这是对佛菩萨真诚的供养。

在此我们举几个真诚供养的公案:

第一位普钦法师

为了替众生受苦,燃指供佛、刺血写经,最让人震撼的是他竟然燃心供佛,活活烧死气息全无竟然又死而复生,如果不是真修行如何肯燃心供佛代生受苦,如果不是虔诚感召又如何会心脏都烧烂的情况下死而复生?最终他得到了真正的密法灌顶得大成就。

第二位虚云老和尚

为求佛法从普陀山一步一拜,拜到五台山。在渡江时不想掉到江里淹死了,冲到岸边口鼻里面都是淤泥,同样虔诚所感被一个乞丐救活了,而这个乞丐竟是文殊菩萨化现,虚云老和尚是大成就者大家都知道,若不是三业相应虔诚感召,如何得大成就?

再给大家说一个现世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贡噶仁波切

贡噶仁波切在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佛陀师父身边做事尽心尽力,凡佛陀交代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做到的就一定做到。有一天,贡噶仁波切发现他的供水杯里面有特别殊胜的境界,后来佛陀师父讲那是东方琉璃世界的琉璃,是他的诚心感召的!

从几个真实的例子我们能看到真正的供养皆是三业相应真诚所致。

回光返照一下自己,不仅谈不上三业行持相应,而且单单一个钱物供养,我每次还总是掂量来掂量去,只拿出一点点来供养,连一点儿身外之物都舍不得还谈什么虔诚?谈什么三业供养啊?真是惭愧至极!至于不怕艰难险阻宁舍生命不舍法更是无从谈起,究其根源无非是没有真正从内心认识到“佛法是无上的珍宝”。

现实生活中像我一样的人有很多。正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从内心认识到佛法是无上的法宝,所以我们才不懂得珍惜,没有把学佛当主业,处处徦修行,摆样子、走形式、走过场,难怪我们到现在还是凡夫躯壳不沾圣边,若如此还想获得成就解脱,简直是无耻之至了。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是该警醒的时候了,无常迅速,生命在不断消耗,真的没有时间再这样浪费,应该拿出一颗真心来,认真修正自己,向普钦法师虚云老和尚学习,以自己的真诚打动佛菩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履行十善四无量六度万行,以此纯净的三业相应于佛菩萨,得菩提果。

撰文:淡泊
编辑:雪馨、篱菊半开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寂静法师: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好命的人?

寂静法师: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好命的人?

著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其实人一生的命运,是由潜意识在默默地主宰。那潜意识又是什么呢?上一次我到北京,见到了一位著名的北京大学心理学老教授。我问他一个问题,潜意识在哪里?他说潜...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塬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释义】太上老君说:「人的福祸,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宋爱莲 绘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老子得道成仙...

大念处经

大念处经

大念处经 大念处经 Mahaasatipa.t.thaanasutta.m 本经相当于北传汉译中阿含卷第二四之念处经(大正藏二六)。经之内容是宣示:净化众生、度脱忧悲、灭除苦恼、得正法、证涅槃唯一...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7: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7: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

念佛法门,实为不可思议方便法门: 念一佛的功德,与念无量诸佛的功德,等无差别! 念一佛的功德,与念无量不可思议法门的功德,等无差别!——————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注音及完整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注音及完整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照见五蕴皆空 . 度一切苦厄 . 舍利子 . 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 .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 舍利子. 是诸...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入殓后龛内传来清脆明亮的念佛声!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入殓后龛内传来清脆明亮的念佛声!

法云法师,字天瑞,俗姓戈,江苏长洲人。父母亲向佛祈祷,而梦见一位僧人说:我想寄居神识于此。等到生下法云法师时,面貌如所梦的僧人一样,瑞相奇特。于幼儿时,见到出家人则高兴地想向前亲近。年五岁就辞别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