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六)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原文: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

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或有知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今此比丘亦复如是。

译文:

再杀一个儿子凑担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脑子很笨的人,生养了七个儿子,其中一个突然死去,这个人便把尸体停放在家里,自己想离开家到别的地方去。

邻居们见到这种情况,就告诉他说:“对于人来说,生与死是两种不同的两条道路,人死之后,应当赶快把尸体料理停当,送到远处埋葬起来。怎么能停放在家里,自己却要离它而去呢?”

这时蠢人听了这番话,心里合计着:“如果不能停放,而且一定要安葬的话,一具死尸怎么挑呢?还得再杀一个儿子才能使担子两头平衡。”平稳送到墓地,于是又杀了一个儿子,把两具尸体一担挑着,送到野外的林子里埋了。

当时人们见到这种行为都仇视无比,深深发出嗤笑,认为这是从未发生过的糊涂事情。

拿这件事来作比方,有的比丘私下违犯了某一戒条,心里害怕去求忏悔,不肯改过,暗自掩盖过失,只说自己持戒清净。有的善知识对他说:“出家人守持禁戒,就像守护明珠和爱护眼睛一样,不使它失落、受损。你现在犯了某戒律,怎么还不思悔过,犯戒者说:“假如必须悔改的话就等我再多犯几次戒条,一起暴露自己的过错。”犯戒的人就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继续破戒,做更多的坏事,结果被逐出僧伽。这正像上面讲到的那个蠢人,一个儿子死了,又去杀一个儿子。眼前这个比丘也和这个人蠢人一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从宇宙之浩瀚,看人类之渺小,人生有多苦短?

从宇宙之浩瀚,看人类之渺小,人生有多苦短?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地球、认识宇宙、认识我们人类自己?人类和地球宇宙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是否在忙碌之外去思考过、探究过这个问题?是否在某个时刻探寻过自己...

达真堪布:心像风刮的沙,怎样让它自然停下?

达真堪布:心像风刮的沙,怎样让它自然停下?

达真堪布:心像风刮的沙,怎样让它自然停下? 上师在法语里说过,“当心不追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执着现在的时候,它就自然停。就像风刮着沙,风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怎样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呢? 答:不...

魂灵,鬼及其它奇事

魂灵,鬼及其它奇事

魂灵,鬼及其它奇事 第四节 魂灵、鬼及其它奇事 西方心灵学调查研究的与生死有关的超常心灵现象,还有魂灵、作祟、降神、着魔、神动、自动书写、巫术、超感官知觉等,多属古籍中所载的那些与鬼有关的奇闻异事...

慈悲心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

慈悲心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个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室,他因为饥寒而颤抖。 “你可以看出来,我不仅饥饿也受冻,全家人都病在旦夕,如果你有任何一点东西,可以使我们维持哪怕一天的生命,请您怜悯吧。”流浪汉...

因上努力 果上随缘

因上努力 果上随缘

今天是小丫头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因为平常给她灌输了不少早起不迟到的思想,今天早上,小丫头早早就主动起床,而且还一边催我快起床。说是要快一点,不然就不能第一个到学校。在一切准备好,准备出门的时候,我发...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华品·第四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华品·第四品

华品第四品观身谁能如实知见六道轮回,谁能如实知见三十七道品,一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 ?学地比库(注)如实知见六道轮回和三十七道品,正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一群比库随从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