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一章 前言

第一章 前言

诸位先生!今天在此和诸位共同研究佛学课程,想来诸位会感别饶兴味。诸位一向站在教育岗位上,负有开启青年学子心灵之窗工程师的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受到社会人士以及学生的一致尊敬!

现我和诸位所讲的佛学课程,是有关业及轮回的两大问题。对于印度宗教哲学没有涉及的人,听惯中国佛法行者,常常谈到业与轮回,以为这是佛教所特有的思想,所以人们一听到业与轮回的论题,立即就联想到佛教,好像只有佛教才说业与轮回。不错,佛教确是极为重视业与轮回,且以劝人不造有漏杂染业,度人出离轮回为主旨。不过要知道的,就是业及轮回之说,不是佛教所独有的,而是世界各国宗教哲学所共有的思想,只是没有佛教应用得那么广泛,亦没有佛教主张得那么彻底而已。

首以印度来说,业与轮回,为印度各宗教各哲学所共同主张的,亦是印度全体人民所深信不疑的事实。除了断灭论者,不承认道德行为的价值,不承认有新生命的再来,其他没有那个学派,否认这两个论题。如后所说,业说不是佛陀创始的,轮回说同样不是佛陀创始的,而是印度宗教哲学早已有的思想。从印度思想发展过程探究,很多学者认为先有业说而后有轮回说。

业说最早被人提出的,约在西元前一千年至八百年前后出现的阿闼婆吠陀时代;轮回说为人唱出的,约在西元前五六百年中间,亦即是在梵书末期的时代。业说与轮回说,既然不在同一时代出现,证知两者原来并不相关的,这是不难想像的事实,亦是我们首当知道的。

后来由于思想的不断开展,发现业与轮回有著必然的相关性,学者乃将两种不同说词结合起来,说为依业而有轮回。此说约成立于西元前六百年后至三百年间的奥义书时代。现在所要论究的,就是奥义书的时代,为什么会有依业而有轮回的思想出现?因奥义书时代的宗教家及哲学家,从现实人生方面去观察,发现人类有情的生活,不但明显的有苦乐的差别,且亦清楚的有祸福的不同。如有些人于一生中,不是遭遇到奇祸,就是受种种痛苦,而另些人于一生中,不是有无穷福乐,就是有高度享受,于是学者就在那儿想:同样是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初虽感于百思不得其解,但诸学者经过深思再深思,乃从各人的行为活动中,体认到彼此行为有所不同,而人所以有苦乐祸福的差异,原来是由各人不同行业招感而来。由于学者有了这一明确体认,所以业说与轮回说,自然而然的就被结合起来,且渐成为强而有力的理论,为诸社会人群之所一致信受!

不论什么思想产生,绝对不是突空而来,乃是经过慢慢而成,所以业者轮回的思想结合,亦是逐渐演变而成。过去一般科学家,对此依业而有轮回的定律,虽还没有突破性的证明,但在科学不断创新进展下,已逐渐的趋向于印度老早就已发现的这一思想理论。不特如此,近代物理学家及进步的科学家等,亦已具体而微的有了这个观念。如他们说:与其视宇宙为一大机械,毋宁视其为一大精神思想。是以不论现在人们思想,怎样的向前迈进,但总不能否定业及轮回这一思想论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生辰八字算命得出财运不好 这几个方法助你财运

生辰八字算命得出财运不好 这几个方法助你财运

许多人认为财运不好,就是命中注定的,有些东子确实是天生注定的,但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要靠后天的努力。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生辰八字算命得出财运不好,这几个方法可以...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九、活佛圆寂现神奇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九、活佛圆寂现神奇

十九、活佛圆寂现神奇活佛,他自从龙华寺被缅政府关闭,在大金塔上长住下来之后,他的生活,更加坚苦,一切动作,也都不像从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平常,他竟断绝烟火,不吃饭食,每天只在塔上拾些瓜...

分手了两个月挽回前男友 和合术帮你化解感情危

分手了两个月挽回前男友 和合术帮你化解感情危

面对失恋,有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释怀。面对情侣之间的隔阂,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去处理。如果分手后感到后悔,那就尝试努力的去挽回吧!因为每一段感情都是不容易的,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而导致的分手,那也...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成就自我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成就自我

有一个人对一件精美的陶瓷瓶说:你真漂亮,而且你的寿命已有千年还在延长。如果我能像你那样该有多好啊!瓷瓶笑了,真诚地说:知难而上是我成功的秘方。七十二道难关关关都得闯,其中十分之七是自己的努力,十分之...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祈竹仁波切: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 问: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答: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孝顺及尊敬父母与先祖,但却没有说要对他们的照片或骨灰上香及供奉。衲见到很多人把祖先的骨灰放在家中天天上香,也有人把祖...

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心经》与玄奘法师的因缘

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心经》与玄奘法师的因缘

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鳩摩罗什翻译的《心经》。玄奘法师本人就是持诵《心经》的受益者。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在去印度取经的路上,万里孤征,经流沙,过火海,受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