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故事:业因部 第五章

业因部 第五章

如智度论说。恶有三品。但造下品之恶。即生饿鬼趣中。如依十地论。亦同此说。于十恶业。随造何业。一一先生三涂。后得人身。

若依正法念经说。若起贪嫉邪吝谄曲欺诳于他。或复悭贪积财不施。皆生鬼道。从鬼命终。多生畜生道中。受遮吒迦鸟身。恒常饥渴受大苦恼。唯饮天雨仰口而承。不得更饮余水。是故常困饥渴也。

依业报差别经说。具造十业生饿鬼中。一、身行轻恶。二、口行轻恶。三、意行轻恶。四、悭涩多贪。五、起非分恶。六、谄曲嫉妒。七、起于邪见。八。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困饥而亡。十、枯渴而死。以是业生饿鬼中。

又分别功德论云。有诸沙门行诸禅观。或在冢间。或在树下。时在冢间观于死尸。夜见饿鬼打一死尸。沙门问曰。何以打此死尸耶。答曰。此尸困我如是。是以打之。道人曰。何以不打汝心。打汝死尸。当复何益也。

于须臾顷。复有一天。以天曼陀罗花散一臭尸。沙门问曰。何为散花此臭尸耶。答曰。由我此尸得生天上。此尸即是我之善友。故来散花报往昔恩。道人答曰。何不以花散汝心中。乃散臭尸。夫为善恶之本。皆心所为。乃舍本求末耶。

五、投胎鬼道的原因

大智度论里说,造恶分三种层次品级,只要造了最轻微的下品之恶业,就会生到饿鬼道中去。十地论里也这么说,造了十恶业的人,各人随自己所造不同的恶业,都各自前往三恶道投胎,在三恶道受苦完毕之后,再生到人道中。

正法念处经里说,若是人起了贪心、嫉妒心、邪心、谄媚心及不正之心,而来欺骗别人的话。或是吝啬贪惜财物,一味积蓄而不布施的话,都会生到鬼道中。从鬼道命终之后,大多又会生到畜生道中,变成遮吒迦鸟。这种鸟由于经常饥渴,所以非常痛苦。因为它们只能用口承接天上落下来之雨水,而不能喝其他的水,因此经常饥渴。

业报差别经里说,造了十种业,就会生到饿鬼道中。一、身体造作轻的恶业,二、口里造作轻的恶业,三、心意造作轻的恶业,四、吝啬且贪心,五、犯法造恶,六、谄媚不正嫉妒,七、起邪知见,八、正在贪爱生活必须品时而命终,丸、饿死,十、渴死。造了以上十种业,就会投胎饿鬼道中。

分别功德论里说,有位沙门在坟冢树下修禅观。有一天,他正在坟墓观死尸的时候,晚上见到一个饿鬼来打一具死尸。沙门就问鬼说:你为什么要打这具死尸?饿鬼回答说:就是这具尸体,害我现在变成饿鬼,所以我来打他。沙门说:你为什么不打你的心呢,你打你自己的尸体,有什么利益呢。

不久又有一位天子,拿著天上的曼陀罗花,散在一具腐臭的尸体上。沙门就问他说:为什么在这具臭尸上散花?天子回答说:我由于这具尸体,而得以生天。这具尸体就是我的善知识,所以我前来散花,以报答往昔的恩德。沙门说:为什么不用花来散你的心,而却拿来散臭尸呢。要知道为善为恶的根本,其实都是自己的心所造的。你现在这么做,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四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四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四阿弥陀经讲记(四)苦就是矛盾,就是逼迫性,各人有各人的一本账,大人有大人的,老人有老人的,哪一界的人都有矛盾在他心里头,没有矛盾的人没有,矛盾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矛盾。你们...

农村四合院风水不好该如何化解 这几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农村四合院风水不好该如何化解 这几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以前的人们会住在同一个四合院里,这样会显得更加的热闹。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种习惯,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的人喜欢建造具有庭院风格的房子,如果你发现你家的四合院风水不是很好的话,那该如何去化解呢?今天就给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下 九、佛教的南传与北传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下 九、佛教的南传与北传

五下 九 佛教的南传与北传极力提倡佛教的阿育王,为了要把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地,他选派了很多宣教师,组织传教团,分别到世界各国去弘扬佛法。传教团到处,备受当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其中传教最有成绩的,要算摩...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恶人的恶报,天理昭彰,因果不爽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恶人的恶报,天理昭彰,因果不爽

恶人的恶报,天理昭彰,因果不爽明代荆溪(现代的江苏省宜兴县)有二位青年,一位家境很清寒,一位家境很富裕,二人极为友善。贫苦青年的妻子,容貌十分秀丽,因此引起富家子的垂涎,时常设法引诱。有一年,贫家的...

星云大师:厚道者路;宽

星云大师:厚道者路;宽

《佛光菜根谭》说:“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宽;无理而又损人,是谓霸道,霸道则路窄。”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战国时代的蔺相如“相忍为国”至今为人所传诵。清朝雍正因为康熙...

佛教故事:罗汉菜:火中得子

佛教故事:罗汉菜:火中得子

火中得子从前有一居士,他的夫人怀孕多月了,但不知道将生男抑生女。一天,请佛到家供养毕,请佛占他夫人的相,将来为生男还是生女?佛是大智慧的人,即答道:「后当生男,端正殊好,将来长大为人中第一,后当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