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六种信佛的层次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中国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教徒,但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姑切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有的人拜的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加被、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清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念佛成片、无念而念,当然就会喜欢念佛。

五、学佛: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佛的慈悲吗?佛有智慧,自己有佛的智慧吗?佛有愿心、忍辱、精进、禅定,佛是无有执着、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透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这几句话说出口 老公岂能不感动

这几句话说出口 老公岂能不感动

两个人恋爱,情话可以说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部分了,同样的话,从自己心爱的人嘴里说出来,味道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大家总觉得男生是比较擅长说这些浪漫的情话的,但其实,当女生说出一些让老公感动的话时...

诵念大悲咒逢凶化吉

诵念大悲咒逢凶化吉

清朝末年,有个珠宝商人叫崇德,虔诚敬拜观世音菩萨,每天早晚诵念大悲咒,从不间断。有一次到外地采购珠宝完毕,回返途中,误住黑店,店主是大盗,专干谋财害命的勾当。店主得知他是珠宝商人,到了三更后,手持尖...

达真堪布:修除障法身体不适,是消业吗?

达真堪布:修除障法身体不适,是消业吗?

达真堪布:修除障法身体不适,是消业吗? 问:修除障法身体感到有些不适,不舒服了,是不是消业的表现? 答:觉得有病,觉得着魔了,到底这是不是有病?有没有着魔?主要看你的心态。若是你把它当消业,把它当...

梦参法师:发心与行道

梦参法师: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

出离心是逃避责任吗?事实正相反!

出离心是逃避责任吗?事实正相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世间最名贵的是什么?

佛教故事:世间最名贵的是什么?

早年,有一座圆音寺,天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因为天天都受到香火和忠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由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溘然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