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什么是发菩提愿?(231—240)

纯智法师:什么是发菩提愿?(231—240)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什么是菩萨种姓?

答:是指没有大乘根性的众生,虽然能够发心求受菩萨戒,但是不能如实实践菩萨之道。舍己为人,忘我而为人,便是菩萨根性(种姓)的菩萨精神,如果没有这个精神,终究无法达到成佛的目的。

232、什么是发菩提愿?

答:发菩提愿,就是发菩提心或者叫发菩萨心。如今佛门中无论使人做什么,都要说“请你发发心”,这虽然没有讲错,但是却把“发心”二字滥用了。“发心”二字是不分善恶的,愿作善,固然是发心;想作恶,也算是发心。其实,发菩提愿的本意,是指努力精进为善去恶的意思。但是有了大乘的根性,如果没有坚强的志愿,另促成这一大乘根性的圆满究竟,就算有大乘根性,也是没有用处。就好象一块好的木材,可以做成上等的家具,如不去加工制作,再好的木材,终究还是木材而已。

233、菩萨有哪三持?

答:菩萨三持:

一,堪任持——胜种姓——菩萨种姓;

二,加行持——胜期愿——发菩提愿;

三,大菩提持——胜行心——十种要求。

其结果也就是感戒之善。

234、胜行心有哪十种要求?

答:1,于无上菩提能生深心;

2,能尽寿离知识近善知识;

3,能尽寿悔过、随喜、劝请(佛法)、回向(众生)、增长佛道;

4,能尽寿尽其能力,供养三宝;

5,能尽寿读诵书写方等正典,为人解说;

6,能于孤独贫苦,若犯王罪,随力救护,乃至一念生悲心;

7,能尽寿舍于懈怠,发起精进,勤求佛道;

8,与五欲尘中,生烦恼时,能寻制伏;

9,若于无上菩提生厌退心,于小法中生贪着时,寻制伏;

10,能舍于一切所有,不惜身命。

235、我已受了菩萨戒,但是没有听师父讲菩萨戒,我得戒了吗?

答:在受菩萨戒前,必须好好听师父讲菩萨戒,这样就会心开意解,生乐着心,这就叫感戒之善。如果感戒之善不明了不具备,怎么能够得戒。(未曾学佛的众生,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戒之善。)

236、什么叫做障戒之恶?

答:所谓障,便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是障碍众生了生脱死行菩萨道的三大障碍。三障之中,障障都可能成为菩萨的戒障。

237、烦恼障有几种?

答:烦恼障有四种:

一,放逸——放逸成性,暂时难改,所以不能受戒;

二,愚痴——自不善巧,并且依附恶友的,根本不想受戒;

三,受他束缚——为尊长、丈夫(妻子)、主人、王、贼、冤家等所拘束的,身心不能自由,所以不能受戒;

四,生活贫困——时时为了生活担忧,所以无暇想到受戒。

238、业障有哪几种?

答:业障有两种:

一,七逆——1,出佛身血、2,杀父、3,杀母、4,杀和尚、5,杀阿师黎、6,破羯磨僧及转法-轮僧、7,杀圣人(小乘阿罗汉,大乘地上的菩萨);

二,六重——就是《优婆塞戒经》所列的六条重戒。

239、报障有哪几种?

答:有四种:

一,地狱;

二,饿鬼;

三,畜生中不解法师语的;

四,北俱卢州及秉性顽劣、不信因果、意志薄弱的人。

240、求受在家菩萨戒主要条件有哪些?

答:如下图:

条件名称得戒与否

要有感戒之善菩萨种姓若无不得戒

发菩提心若无不得戒

要无障戒之恶烦恼障不定不得戒

业障七逆决定不得戒

六重悔或可得戒

报障不定不得戒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6.神奇的旃檀树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6.神奇的旃檀树

16.神奇的旃檀树从前有一位商人,他做完生意,准备走山路回家,却不小心在山中迷失方向。当时下着雪,道路全被大雪淹没,商人眼见回程的路已经断绝,前进的道路也没有了,他不知如何是好,便仰天大哭了起来。山...

挽回坚决离婚的老婆的几个有效方法

挽回坚决离婚的老婆的几个有效方法

婚姻是一座城堡,同时也是一座炼狱,两个人步入了婚姻就意味着要风雨同舟,共患难。都说打是情,骂是爱,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充分的了解彼此,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婚姻中,要是不能照顾到对方的需求,不知道对...

达真堪布:淫行对成就有帮助吗?

达真堪布:淫行对成就有帮助吗?

达真堪布:YIN行对成就有帮助吗? 修行人出家以后要彻底断掉淫欲,甚至这样的念头都不能有。在家修行人可以结婚,可以生孩子,但也不能犯邪淫。在不正当的时间、不正当的环境,跟不正当的人有不正当的行为,这...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三节 慈爱为第一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二十三节 慈爱为第一善

第二十三节 慈爱为第一善瞋恨之火燃烧着人类世界,唯有慈爱才能给予冷静和安抚慈爱为第一善德。佛陀当佛陀宣布他希望去王舍城时,阿难陀担忧地说道:「世尊,整个印度有的是宽敞明亮的房屋,最好还是去舍卫城吧,...

法清法师: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

法清法师: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边所说的断爱,当然是针对一些小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公开地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公开地爱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觉得身心十分通畅,于是问禅师:禅师!您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呢?佛印禅师说:你的坐姿很庄严,俨然一尊佛啊!苏东坡听了禅师的话后,十分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