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纯智法师: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251—255)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251、为什么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呢?

答: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完成涅槃菩提的根本,因此,不走上佛法的道路便罢,如走上佛法的道路,就得如法的、严格的守持净戒,所以说:“进入佛家,以戒为本。”不容任何佛教弟子有所违犯。《戒学述要》说:“从浅处说,佛教的戒学,是人生伦理道德的规律,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准则。往深处讲,戒是塑造人格甚至于圆满究竟——成佛。修学佛法的人,从进入佛门信仰三宝起,一直到完成无上佛果都是有其戒相可说的。”所以具足净戒,实际是佛教诸乘学人必须具有的行道项目,否则就不能达到诸乘所预期的目的。戒学虽然有种种差别,而实彻上彻下的。

252、经中经常讲“大人相报”,是什么?

答:大乘行者以求佛果为最高的目的,而成佛就一定会得大人相报。所谓大人相报,就是佛所具足的三十二相。然而至所以获得三十二相,不是由于其它什么差别因缘,乃是由于修持净戒所得。如果不能如法修持净戒,不但不能得三十二相,就是下贱人身亦不可得。

253、大乘菩萨戒是以什么为根本?

答:大乘菩萨戒,实际是以发菩提心为本,也就是以菩提心为其戒体。如果不能发菩提心,纵然能严持净戒,亦不过是俗戒。弘一律师说:“五戒、八戒,分属于小乘,然欲秉受戒品,应发大菩提心,未可独善其身,偏趣寂灭,虽开遮持犯,不异声闻,而发心起行,宜同大士,清信之辈,幸其自勉!”大乘志在利他,如果不发菩提心,怎么能利众生?因此,只要是大乘菩萨,都必须要发菩提心。

254、什么是声闻戒、菩萨戒?

答:修学佛法,经中分为两类,就是发厌离心的声闻和发菩提心的菩萨。虽然不论他们的发心有着什么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各自所修的戒行。(一般以为七众别解脱戒为声闻所修的戒行,三聚净戒为菩萨所修的戒行。)

255、什么是七众弟子?

答:1,比丘、2,比丘尼、3,沙弥、4,沙弥尼、5,式叉摩那、6,优婆塞、7,优婆夷。(中国由于南宋以来,根本就不太重视戒律,僧团内根本也就没有式叉摩那这一众弟子了,但是我们仍然习惯还称七众弟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学院毕业考试精选50题

佛学院毕业考试精选50题

佛学院毕业考试精选50题(每题2分你能得几分?)(每十题之间有答案)1.内心起瞋恚huì,要以_____对治?A:因缘观 B:不净观 C:慈悲观 D:自在观2.人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故名_____A:...

时间都去哪了?它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短暂

时间都去哪了?它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短暂

儿时的我,总觉得时间漫长,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少年的我,在未来的憧憬与梦幻中翱翔,不在意时光流淌;青年的我,在学业和工作中摸爬滚打,偶感时光短暂;中年的我,在事业和家庭中苦苦挣扎,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贫女因布施两枚钱币,竟成了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暗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居修道,所以诸方国土都争相前来供养植福。一日,诸方耆德长者浩浩荡荡携供诣山,绵延的队伍让路旁以乞食为生的贫女惊叹、称羡不已。她心想:长老们设会供...

达真堪布:我们发心做事情,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

达真堪布:我们发心做事情,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

达真堪布:我们发心做事情,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 问: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可能还会造业。我们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做? 答:在不同的层次里,如法和不...

素食汉堡的奇迹

素食汉堡的奇迹

保罗.韦勒是位名气响亮的厨师、作家,也是花园汉堡(Gardenberger, Inc)的创办人。他的故事足以使保健企业家警惕。本书写作期间,保罗和所属公司在为素食汉堡业开疆辟土后,因为市场竞争正面临...

пеяЖж╝╨Сё╛с╕хГ╨нн╛╩╓пепдё©ё╜ё╜я╖╥ПмЬ

пеяЖж╝╨Сё╛с╕хГ╨нн╛╩╓пепдё©ё╜ё╜я╖╥ПмЬ

пеяЖж╝╨Сё╛с╕хГ╨нн╛╩╓пепдё©пепддкр╩гп╧╕╣б╣д╦Ыт╢ё╛пеяЖж╝╨Сё╛хГ╨н╠ёхн║╒н╛╩╓пепд╣д╦ЫцГё╛спртобй╝жж╥╫╥╗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