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民间故事:龙的故事·传奇篇

龙的故事传奇篇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 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 z),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 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 n),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欢喜菩萨

欢喜菩萨

道证法师讲述惜德法师哈克童子笔录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仿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体会,便会发现有...

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佛陀教你不生气:倾听他人

倾听他人很多有修养的人,实际拥有的物质财富并不多,也许只有一些很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连这些必需品都是简陋的,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是什么使他们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自由,自由是人最宝贵的东西,佛陀也教...

一时妄言,堕大地狱,五百世无眼耳鼻舌四肢

一时妄言,堕大地狱,五百世无眼耳鼻舌四肢

佛陀时代,舍卫国出生了一个长相奇怪的男婴,没有眼睛、耳朵的他,虽有嘴巴却没有舌头,虽没有四肢,却有男根。是以,他的家工资他命名为曼慈毗梨。曼慈毗梨出生前,父亲便往生了,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五个聪明美...

男朋友已经死心 怎么挽回男友的心?

男朋友已经死心 怎么挽回男友的心?

经常看到很多女生在分手哭诉男友为什么和自己分手,两人那么多年的感情,为什么就这样结束。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交往过程展现出来的性格、三观不一样,和对方有冲突,而这种冲突不能很好的解决,最后对方死心了,这...

喝这些茶可有效缓解高血压

喝这些茶可有效缓解高血压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 法供养品第十三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四:法供养品第十三 法供养品第十三 “法供养品”是用以阐述实践与流通的内容,所以称“法供养”。所谓“法供养”,有自他利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