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

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

张文盛,福建人,有一次出外遇贼过境扰乱,因和友人暂避入山中一石洞中,当他们入内时,见有一年轻貌美之少女先在。那少女见他们显得极为害怕,仓皇的就急着想出去,张文盛即出声止住并说︰「你这一出去必定遇见盗贼,而遭到不测,我们是正人君子,不会伤害你的,请不要担忧害怕。」

又问她住处,但少女只是含羞不敢答,不敢正面和他们谈话。到了夜半,张文盛的友人,以美色当前,有几次忍不住生理的冲动,想亲近那少女而加以强暴,但都为张文盛奋力制止住。天亮时,张文盛又为了安那少女的心,于是挽着友人出洞外。等打听到盗贼已全部退去,即立即请来乡里老一辈的长者,同进洞内,经一问起,才知那少女正是自己的未婚妻,因自己不便送她回去,急恳求乡老护送她回家。

不久他们即结婚,就在洞房之夜,张文盛对着妻子说︰「我们避贼当日,如果我也心存邪念,就难以禁止友人奸污汝,我这一念之正,守夜待旦的清白操守,竟然是保存自己未婚妻的贞节。如今我们能结为夫妻,心坦荡没有半点芥蒂,都得归功那天的善念。可是那时友人冲动的情形,现在想起来,仍有余悸。」因为张文盛的人格高尚,所以后来生子,皆发达显贵。

编者按:暗室不欺,是正人君子的操守,并且由于受环境的考验,其心亦坚。所以终身可免红粉之过,而得享天爵,获人间的富贵。现在时代虽不同,但是因果道理,古今同律。方欲出头的青年男女,可不慎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孝顺慈悲的光目

孝顺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开示定安闲王:无量阿僧衹劫以前,清净莲花目如来于世间弘法度众时,有一罗汉走在路上,碰到一位面庞忧戚、名叫光目的女人,她忠诚地赡养罗汉饮食,罗汉问她:“你有什么苦衷吗?说出来或许我可以赞助你...

做人的佛法:目录

做人的佛法:目录

目录第一章 人生可以很圆满人活一世,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因为每个人只有一生,同样是活,为什么不活得圆满一点呢?? 活着就要好好活? 生命经不起等待?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活出人间好时节? 求人不...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唯自渡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唯自渡

黄檗希运禅师自幼出家为僧,有一次他到天台山参访时,碰到一位同参,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于是结伴而行。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逢溪水暴涨。那位同参要拉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

说吉话祥:发奋勤正行

说吉话祥:发奋勤正行

发奋勤正行「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於道业上来论,学佛者在发奋勤正行上,有著二种正行法,即事修与理修上的四正行。所谓事修上的四正行即:1. 亲近善士∶善人则亲近之,能助德行於身心。学道者应当...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3)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13)

前六句是总标,先标见性与外之明暗虚空为同一体,为非同体,或同或不同,或异或非异等六义,以便向下逐一破之。前后六大,皆显无生,今此根大,但破因缘和合之情执;前十番辨见,是广破因缘,今此根大,是广破和合...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

净土法门法师:电台上每天有四小时的播放因果教育,救世行,念阿弥陀佛也是救世行这些年看到一些好的气象,国家逐渐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这好事情。可是真正要拯救这个世界,道德教育不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