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李靖谢罪的故事

李靖谢罪的故事

唐朝雁门关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时候,颇知道对出家人尊敬礼遇,因为僧宝功德巍巍,是代佛宣说佛法,滋润众生精神食粮的啊!

「我要敬事僧宝,绝不动摇心志!」他内心中想着,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但是佛门中人也往往有若干败类,这等于人的手指头有长短不齐,社会上也是良莠不齐是同一个道理。

见到出家人做出了非法的行为,与戒律违背,毕竟是少数,李靖却起了一种从希望至失望,从尊敬到不敬,甚至进一步认为所有出家人都是如此!佛教的代言人出家众尚且如此,整个教义便也不可信,再说要这样的教做什幺,于人无益,不如消灭了它还好的心理。

所以当他在代州任官职时,居然大废佛寺,从前曾立志「敬事三宝」的念头不知何时已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一天出外射猎,骑马奔腾于中台山一片广大的原野中。忽然,他眼睛一亮「奇怪,明明是一片绿色的原野,这儿怎幺有一个大池子呢?以前也来过,怎幺都不曾见到过?」

策马稍前,这一看更不得了,竟有一个和尚与一妇人在大池子中公然共浴。「哼,这对无耻的男女!」

他大为瞋怒,一点也不加考虑,立刻将身后的箭掏出,上了弓,「嗖!」的一声射了出去。他的箭法一向是很准的。由于大池子离他策马的地方有一段相当的距离,远远望去可以看到那两人的肩上都中了箭。

这个时候,他觉得很痛快。

那一男一女带着箭伤向东南方向逃去。

「追!」他骑了马一路直追下去。

奇怪的是那对男女不过是徒步,而他策着马儿,但彼此间的差距老是隔着几步,怎幺也追不上。

「莫非今天遇上鬼了?」他心中自嘲。

一直追到一处,有一间小小的寺院叫做「真容院」,明明两人逃进寺院去了,怎幺找不到呢?怎幺会?

进入寺院见殿上有两尊菩萨像,一是文殊、一是普贤。仔细再看,赫然两尊菩萨像上都插着弓箭,那不就是他射出的箭吗!

他开始明白是怎幺回事了,他后悔自己的鲁莽,更忏悔自己的罪业,不由得悲泣起来,就在两尊菩萨前顶礼谢罪。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陈士强佛祖释迦牟尼在世之时,虽然已有根据直接的听闻或间接的传授而能讽诵若干篇佛语(此为口语佛经的原型)的僧人,但由于那时尚未对佛典作系统的分类整理,因而还没有“三藏”...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念佛功德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念佛功德

念佛功德久远劫前,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于世间弘扬佛法,教化百姓。佛陀入灭后,有位王子名为「金幢」,傲慢自大,不信佛法。一日,定自在比丘向金幢王子说:「佛塔中有供奉佛像,是由众多珠宝装饰雕刻...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

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6发大誓愿第六【之三】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金角银蹄小牛犊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金角银蹄小牛犊

金角银蹄小牛犊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一个叫作栴陀罗颇黎的国家,该国国王共娶了三位妻子。大夫人、二夫人虽然聪明美丽,可是心肠狠毒,只有小夫人心地善良,贤慧和顺。不仅如此,小夫人还为国王生了一位美丽...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人生无处不是选择,既然无法拥有一切,那就会有取有舍;若要贪全,恐怕最后只能是一无所得。懂得放下就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必定主宰人生,走向成功。人生就如放飞气球,舍得才知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