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门法戒录:三世因果 丝毫不差 (唐 鉴空)

三世因果 丝毫不差 (唐 鉴空)

唐朝洛阳香山寺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今属江苏省)人。中年时在江浙一带来往,境遇很穷困。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遇着杭州灾荒,准备去天竺寺讨饭吃,走到孤山寺西面,又饿又乏,无法再走,坐在水边流着眼泪,口中哼着凄凉的诗句。忽然有一个印度和尚也坐在水边,望着他发笑说:法师秀才!旅游的滋味够吗?他说:旅游滋味是很够。为什么叫我法师呢 ?

和尚说:怎么你忘记在洛阳同德寺讲《法华经》吗?他说:我活了四十五岁,只在江浙一带活动,怎么说到洛阳去了?那和尚说:你大概是饥饿所迫,没功夫去回忆了。便从袋里取出一颗拳头大的枣子给他说:这是我国出产的,吃了可以获得大智慧,能知过去未来的事。他正饥饿,立刻将枣子吃了,又捧些水喝,忽然连打呵欠,靠在石头上便睡着了。过一阵醒来,回忆起在同德寺讲经的事,好像才隔一夜。不觉叹息流泪问:震和尚在哪里?印度和尚说:他修持不够专精,今生又作四川僧人。问:神上人在哪里呢?答:他过去的愿未满,堕落在军队中。问:悟法师在哪里呢?答:你忘记他在香山石像面前,开玩笑发的大愿:如果不能证无上菩提,愿当个威严的武将吗?昨天已经当上大将军了。当时一道云游的五个人,只有我一个人获得解脱,只有你变为受饥饿的人。

鉴空哭着说:我四十多年来,每天只吃一顿饭,穿一件破衣,世俗的事,连根断绝。怎么福报这样薄,弄到受饿受冷的地步呢?印度和尚说:因为你在法座上,说了许多邪见,使听法的人产生疑惑,自己又犯戒破斋。譬如一件东西,它的形状不端直,影子就必然弯曲。受果报是理所当然的事。。他问:应当怎么办呢?印度和尚说:今生的事已成定局。来生的因缘,你现在应该警醒和努力。便从袋中取出一面镜子,对他说:要想知道贵贱的缘分,寿命的短长,佛法的兴衰,你可以看一看。他照了许久,感激地说:果报的真实,盛衰的道理,我都明白了。

起身同走几步,忽然印度和尚不见了。他当晚去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专诵《法华经》,戒行很精严。后来赴洛阳,会见河东人柳珵,谈到这件事,并说:我将活到七十七岁,在世还有九年时间;我死以后,佛法可能要衰败了!柳珵再问,他提笔写道:兴一沙,衰恒沙;兔而置,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后来的事实都和这谶语符合,就是指唐武宗(公元841846年)毁灭佛法的事。

(出《法华经持验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几人知道?

净土法门法语: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几人知道?

1. 应该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很有道理。说一句话是废话,念一声佛你在累积功德。真正明白的人、觉悟的人,他的佛号二六时中不中断...

坚信今生学佛,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成就解脱。

坚信今生学佛,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成就解脱。

信心永固人生的一切,皆是往昔宿因所感和合今世新因业报果熟所显,皆属因果惑业有為之相,随业受报,报尽而灭,一切都只是过程而已,不要被这过程的假相迷惑受骗了。明白这个道理,坦然面对一切遭遇,不因顺境而贪...

45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45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佛教在印度的确是在密教的盛行之后灭亡的,所以,称密教为印度的晚期大乘佛教。但也不能说密教盛行,佛教必亡;西藏密教流传,虽有兴衰,也延续了下来。  密咒本来是婆罗门教四种吠陀...

达真堪布: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伤害

达真堪布: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伤害

达真堪布: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伤害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都不能对众生生起嗔恨心,更不能伤害众生。自己帮助、善待对方,他不但不报答,反而还像对待敌人一样伤害自...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四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二十四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我们今天早上将第二品已经讲解完毕,第二品主要是介绍参加法会的圣众,当时这个法会有两万人参加。我们这里刚才我了解到,今天应...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陈老师的善报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陈老师的善报

陈老师的善报有一次笔者参加十大建设的参观旅行,在游览车上认识了一位坐在邻座的陈姓小学老师,在互相长谈之后,发现这位女老师的家庭极为特殊,她先生是一位农学博士,也是一所国立专科学校的校长,她的三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