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性学阐微类

第三卷 决疑论 性学阐微类

性学阐微类(七问七答)

问:在《论语》中,子路曾向孔子询问关于生死的看法,孔子拒绝回答。你却总是争辩不休,难道不是过于怪僻偏激吗?

答: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他在婉转地开导启发,不是全然拒绝回答。孔子说:死生亦大矣。(见《庄子》)难道也是怪僻偏激吗?

问:佛教所说的心性,是认为无善无不善吗?

答:若是无善无不善,就成了虚无的顽空和断灭。世人不是执着于有,就是执着于无。不是执着于亦有亦无,就是执着于非有非无。所以《观佛三昧经》中将其比喻为盲人摸象。这个故事说,有一些生来就失明的盲人,从不知道大象的样子。有一个国王便召集这些盲人,对他们说:你们想知道大象的样子吗?盲人们都回答说想知道。国王就让象夫把大象牵到院子里,让盲人们用手去摸。然后国王问他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吗?盲人们都回答说知道了。摸到象耳的说:大象的样子像畚箕。摸到象鼻的说:大象的样子像琴。摸到象牙的说:大象的样子像木橛。摸到象背的说:大象的样子像屋子。摸到大腿的说:大象的样子像墙壁。摸到象尾的说:大象的样子像扫帚。摸到小腿的说:大象的样子像柱子。众盲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互相打了起来。国王笑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知道大象的样子。其实像畚箕的是大象的耳朵,像琴的是大象的鼻子,像木橛的是大象的长牙,像屋子的是大象的后背,像墙壁的是大象的大腿,像扫帚的是大象的尾巴,像柱子的是大象的小腿。众盲人听国王说过之后,不敢再作争辩,但各自的心中还是认为自己所摸到的才是大象的样子。世人谈论心性,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问:万物都是有生成,必然就有毁坏。有起始,必然就有结束。心性也有生灭吗?

答:凡是有形的东西,就一定有生成、有毁坏,有起始、有结束。心性既然无形,怎么会有生灭?

问:那么心性像虚空一样吗?

答:不对。像虚空一样的空,称为顽空。性空之空,超越了空、有的对立,称为真空。

问:耳朵和眼睛属于形骸,能见能听属于神识。神识若是不灭,能见能听的心性就应该少壮如一。可是到了年老的时候,视力渐差,听力渐弱。则能见能听的心性也有衰老和死亡,由此可知神识也有生灭。

答:耳朵和眼睛的视听能力衰退,是由于形骸的衰老所引起,与能见能听的心性无关。眼睛能见到物体,不是它自己能见到,而是依赖能见的心性才见到。耳朵能听到声音,不是它自己能听到,而是依赖能听的心性才听到。如果说眼睛能自己见到物体,那么死人瞪着的眼睛也应当能看见。而在作梦时眼睛闭上,就不应再见到种种形像。如果说耳朵能自己听到声音,那么提着死人的耳朵也应当能听到。而作梦时自己的耳朵既在床上,就不应再听到别处的声音。由此可知,神识是没有生灭去来的。

问:心性没有生灭,已经略知梗概。心性没有去来,还是不太明白。

答:有去有来、有起有灭的是妄想心,而不是真实的心性。真性广大无际,包含虚空。大千世界在我的心性之中,不过像是沧海中的一个水泡而已。

问: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报应,以及投生到人间,有人从事相上认为是由阎王所判定,有人从心性上认为是由自己的业缘所招,究竟谁说的对呢?

答:若不固执一端,两种说法都对。若是彼此固执不能融通,那么两种说法都错。譬如由夫妻俩所生的孩子,如果两人无意排斥对方,无论谁说这个孩子是自己所生,都没什么问题。倘若夫妻二人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这个孩子是我所生,不是你所生,那就错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博物馆 | 素食文化

素食博物馆 | 素食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素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的选择与实践,中国的素食文化,从来都不是单调、乏味、严苛和万马齐喑。在对植物性食材的运用上,中国人的花样百出一直令西方人惊叹。《说文解字》里...

绿皮西瓜和哈密瓜

绿皮西瓜和哈密瓜

熙熙攘攘的水果市场,人们正在抢购一批新鲜的哈密瓜,而旁边一大堆绿皮西瓜却无人问津。一个绿皮西瓜圆睁着羡慕的眼睛,自言自语:要是我们生在吐鲁番,也同样畅销!一个哈密瓜听到了,对绿皮西瓜说:朋友,可别那...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三十二、宝海童子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三十二、宝海童子

三十二、宝海童子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的舍卫城里有一位财富与多闻天子一样多的大施主,与他的妻子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他的妻子怀孕后,出现许多瑞相,例如:他们居住的宫殿自然显出宝幢、宝伞等等饰物,大...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农民父亲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农民父亲

农民父亲他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一辈子土里刨食、对他寄着太多希望的老父亲为此很着急,从百...

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 原来其思想如此的宏伟

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 原来其思想如此的宏伟

《地藏经》是佛门三部孝经之一,佛法的基础为孝道,生而为人的基础就是孝亲,孝亲的扩大就是普度众生。那么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了解地藏经的精华思想之前,我们先大概来了解一...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最初的沙弥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最初的沙弥

最初的沙弥佛陀在王宫中暂住了几天,佛陀这次回宫,宫中没有美女,没有音乐,没有醇酒,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随着他。庄严堂皇的宫殿暂时成为僧房精舍。佛陀知道初学道的比丘,在王宫中住久了,容易对淡泊的僧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