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梦因果问答:112 外公和外婆都很爱修功德,他们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

问 题(内心的表白)

一、外公和外婆都很爱修功德,他们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情况如何?

二、我父母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情况如何?

三、我家翁往生后去了什么地方?是否转世来投胎为我儿子吗?丈夫说,家翁转世来生为他儿子但给他伺奉了十七年而已。

四、我儿子很会念书,不牵涉到烟酒、赌博和夜生活,但是为什么他会因失恋而上吊自尽?他有何过去世的业力?他是否获得所回向的功德?目前他在什么地方?情况如何?想转告父母和姐姐些什么吗?

五、儿子是否生我的气?因为他在我不在家时上吊,是否因为他伤心时,没有人能听他倾述心事?

六、在儿子离开满一周年时,我为他修功德,之后在凌晨两点,听到有人走下楼梯和开门的声音,是我儿子吗?为什么我都没有梦见他?

七、我有何业力才失去儿子?在过去世我们之间曾经有母子关系吗?

八、我的修行静坐程度,能让我去寻找儿子吗?如果我为儿子供养自身法身佛像,他会得到此功德吗?此功德会让他更快乐吗?

九、我和家人都曾经跟师父和团体修过功德波罗蜜吗?

答 案

1. 外公和外婆往生后转世为天男天女,住在忉利天第三区的黄金天宫,两座天宫在附近,此功德利益来自在佛教里共同修功德。

他们两在欣赏财宝,很快乐。

2. 你父亲往生后转世为天人属于中级夜叉,住在四天王天里。原因是他有在佛教里修功德,但有脾气不好的个性。

你母亲往生后转世为天女,住在忉利天第三区,有黄金的天宫,就在你外公和外婆的天宫附近。这来自在佛教里所修的功德,和跟你外公与外婆的关系密切

3. 你家翁往生后转世为树居天人,住在森林里面。这是由于他按照风俗习惯修功德的功德来回报,并没有生为你的儿子。 目前他有大约树上高度的天宫,有丰富的食物,不辛苦。

4. 你儿子很会念书,没涉及到烟酒、赌博和夜生活。但是他会因失恋而上吊自尽,因为这是他过去世的解决失恋问题的模式延留到今世,他过去世也因失恋而选择以上吊的方式来解脱失恋的问题。不过有布施的功德才生在环境好的家庭里,且有智慧。

往生后被阴间官员带到阴间去判断善恶,因没造什么恶业,且自己也能忆念到功德,加上你所回向的功德,就能再转世为人,目前没有什么话想要转告给你们。

5. 你儿子没有生你的气,过去世因失恋而自杀的模式逼迫他如此做。那是他个人的业力,跟他人无关

在你儿子离开满一周年时,你为他修功德之后。在凌晨两点, 听到有人走下楼梯的声音。那是因为你太想念他的关系而产生幻想。

目前他已生为人了,你该把这件事给忘掉。每个人都会死,连你自己也会死,而且死亡并没有任何预兆。

你曾生在农业社会里,你有一头母牛产下了许多小牛。然后你就把这些小牛卖给他人,让母牛和小牛分离。此恶业来助长你过去的恶业来回报.你和今世的儿子曾生为母子,然后一直在轮回中生死不息。 !

7. 如果你能打坐证入内在的法身,像老奶奶一样,就可以去找你儿子。目前他已转世为人了,伤心也没有用,但可以忆念他,同时你也可以借此反省自己也会死,而且世间上的每个人都会死,一直在轮回中不断的生死。

8. 你和家人都曾经当团体的护法居世,有时连续修功德,有时没连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三藏”吗?

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三藏”吗?

“一”,即一个或一种。这里的“一”,不是世间一般人所认为的一二三四五的一。世间一般人所认为的一,是相对的一,有比较的一。而佛法里所讲的“一”,是绝对之一,绝代之一,没有对比,没有比较。如果全世界所有...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报恩的马儿

佛教故事:护生故事:报恩的马儿

报恩的马儿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感人的往事有一次,他在旅途中,遇见一位卖皮货的商人,正赶著一队载满皮货的骡马,准备到各地去叫卖。而其中有一匹马,似乎病得很重,背脊上的皮肉早...

持松法师:唐密的四种观法

持松法师:唐密的四种观法

密宗观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种,即四种曼荼罗也。因字起观者,如字、字等,一切文字。因事起观者,如月轮、莲花等。因法者,如观慈悲喜舍、三平等观等。因人者,如观本尊形像等。细察之,凡一切万法,...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康熙皇帝与佛家的渊源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康熙皇帝与佛家的渊源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8岁继承皇位,在位共61年。他也是一位与佛家有渊源的皇帝。康熙的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是信佛的,史料记载,孝庄文皇后参禅中有境相现前,康熙帝的父王顺治帝也是信...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若欲诲他,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自己品ATTAVAGGO(第 159 偈)】偈是佛陀住在给孤独园时,为柏达尼格笛撒尊者所说的法句。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柏达尼...

佛教仪轨制度:十一、赞呗

佛教仪轨制度:十一、赞呗

十一、赞呗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授。梁慧皎说:「自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