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不同层次中的善恶标准略说

达真堪布:不同层次中的善恶标准略说

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形成一些结果,叫果;都有产生某种结果的能力,叫业。业创造了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及众生内心深处各种各样的感受。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

业有善业和恶业,如《念住经》中云:“不善恶趣受痛苦,善业善趣得安乐。”不善即恶业,造恶业就要在恶趣中遭受痛苦。

修善业可以在善趣中获得安乐。善分两种:有漏的善和无漏的善。有漏的善是一般的善,它能让我们得到世间的福报,享受人天安乐;无漏的善能让我们解脱成佛,获得四圣果位,即阿罗汉、独觉佛、菩萨和佛的果位。

你享受快乐,自己往昔所修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因与缘;你遭受痛苦,自己曾经造下的恶业才是真正的因与缘。也许你认为这是你的敌人或他人造成的,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因与缘,而是一些客观上的因与缘。

现在很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善恶的标准。有些人常会无辜地说:“我很善良,这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命运还这么坎坷,上天真是不公平!”你这样的凡夫俗子,不可能没做过坏事吧!你说你很善良,实际上你根本没明白什么是善。

善恶的标准分两种:世间的和出世间的。世间的善恶标准是断十恶,行十善。出世间的善恶标准大致可分四种:小乘、大乘,显宗、密宗。小乘认为,因贪恋世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而不贪恋世间,为解脱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其主要是以出离心为界限,没有生起出离心之前,所作所为都是恶;生起出离心以后,所作所为都是善。大乘认为,因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恶,无有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其主要是以菩提心为界限。显宗认为,在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下,所作所为都是善,否则都是恶。密宗认为,能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在这样的状态下,所作所为都是善,否则都是恶。

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的善恶标准各不相同,因为众生的根基和意乐不同。每个人的修行层次、境界不一样,层次、境界越高,善恶标准越高,要求越严。我们要观察自己在哪种层次与境界上,然后再以相应的标准来衡量或要求自己。

还有小乘、大乘,显宗、密宗,各宗各派共同承认的善恶标准。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因贪嗔痴而产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而产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善。善恶在心里,不在表面上,一定要调伏心,心清净了就是佛法,就是成就。若是没有调伏心,心不清净,表面上做得再好、再清净,也不是佛法,不能成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大福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是福中之大福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一面,我如何有多善根多福德。这种理解,...

印海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

印海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

社会存在的价值,在提供人民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为目的,如果社会能够提供物质满足与心灵建设平衡的发展,即为国家得以永续经营的最大保证。当伟大人民正每日默默耕耘,使国家迈入富强大道之时,紧接着就是发扬...

养生以素食为主 除病以恬静为高(健康箴言)

养生以素食为主 除病以恬静为高(健康箴言)

图文来源网络 养生以素食为主除病以恬静为高(健康箴言)-(如下式原文章内容)这是苏局仙为周浦敬老院的题联。选自《苏局仙联语选》。 素食是与荤食相对而言的。所谓素食是指素的饭食和不掺有肉类的用蔬菜、...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昭觉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内)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戏闹,本想拿砚台投击对方,不小心却...

坦尼沙罗法师:佛陀的“应该”

坦尼沙罗法师:佛陀的“应该”

佛陀的“应该”[作者]坦尼沙罗尊者[中译]良稹The Buddha’s Shoulds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正定构成了道的核心。圣道的其它要素,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你入...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

华亭有一位读书人,名叫李登瀛。他家境贫穷,只有两亩田地。承租的佃户,因为疾病而使田地荒芜,卖掉儿子来偿还田租。李登瀛知道以后,怜悯地说:「你因为生病的缘故,不能耕田,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家境虽然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