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菩提眷属 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

菩提眷属.和乐家庭

——佛化婚礼的意义

近年佛化婚礼日渐流行並普及,以下两个有关佛化婚礼的问题,是最近(1月14日)接受《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访问时所作之回答,感覺颇有意思,现特别刊出,期与诸网友、读者们分享:

(一)、目前两岸四地都有佛化婚礼出现,台湾和香港相对较多,之间佛化婚礼各有不同的仪式,可是,佛化婚礼应该有什么样的仪式礼节才合乎佛陀的教义?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何谓「佛化婚礼」?

佛化婚礼就是以佛教徒的立场来定位夫妻的关系,并由出家法师为新人福证,强调婚姻本身是责任和义务的肯定与承担,而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婚礼。

很多人可能都会提出疑问:仪式中要有怎么样的礼节才合乎佛陀的教义?而佛教徒是否就必须要行佛化婚礼吗?

佛化婚礼,在佛教的三藏典籍中,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根据。所以,佛教并不强调佛化婚礼是在家佛弟子必须奉行的仪式;只要是合法的、公开的婚姻,佛教都会认可与接受。

不过,佛化婚礼,在佛化家庭的建设上来说,却是有必要的。因为庄严、简约的婚礼仪式,意义在于证明男女双方都是三宝弟子,结婚之后所组成的家庭,也必然是佛化家庭;所谓佛化家庭,是信奉三宝并实践佛法、奉行五戒十善的家庭,是一个和乐慈爱的家庭。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应该举行佛化婚礼,并且鼓励亲友们举行佛化婚礼。

由于佛化婚礼在佛典中没有明确的根据,所以对于婚礼的仪节,迄今尚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主要的仪节,应该是皈依三宝及宣誓相敬相爱,在三宝的光照之下,结为夫妇,以爱情相助,以道情相勉。

而根据比丘戒的规定,出家人不得作婚姻的介绍人。但是,却没有说出家人不能作证婚人,也没有说出家人可以作证婚人。若以解脱道的观点衡量,出家人最好不做证婚人。若以菩萨道的观点衡量,为了佛化社会的理由,出家菩萨为人证婚,当可视为接引的方便。

现时在中国大陆举办的佛化婚礼,比较少见。但在台湾等地举办的佛化婚礼,已成为普遍习俗。佛教居士结婚往往请出家高僧、社会名流担任祝福、证婚人。

一般来说,佛化婚礼都不会大事铺张或大排筵席,而且婚礼中遵守素食,禁忌荤酒,亦不希望让亲友有致送厚礼的额外负担;更有些人以「礼仪环保」的观念为原则,基本上不发喜帖、不收红包、不设筵席,仅在仪式过后以素食茶点或甜汤圆招待亲友响应礼仪环保的观念。

(二)、在现今婚姻的神圣性和责任心淡漠的当下,佛化婚礼是否有提升人们对婚姻的信心?佛陀加持下的祝福是否会增加人们对彼此的责任?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女的结合是人生大事,从两个单独的个体结合成为一对夫妇,彼此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信诺、责任、义务;因此两个相爱的人结婚之后,是建立另一代人伦关系的开始,所以对于人生的体验和责任的承担,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佛化婚礼的举行,可使参加婚礼的男女新人,在隆重、庄严、祥和、喜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婚姻是一桩神圣的责任和崇高的义务。同时,也能让新人的父母亲友们,在佛化婚礼的参与过程中,分享到新人的喜悦和幸福。所以,不但是个别的佛化婚礼,最好更是佛化的联合婚礼;这样的婚礼仪式,无疑具有净化人心、净化家庭与净化社会的多重功能。

在家的佛弟子应和社会上一般人不同,因为既然已归依了三宝,就必须以佛、法、僧,作为人生方向的指归;应该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乃至不饮酒(包括不吸毒)等的五戒并奉行十善(五戒的前四戒,再加上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实际上这就是是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即使无法将五戒、十善全部守持得清净,至少也要通过佛化婚礼,从此知道要学习遵守五戒,特别是「不邪淫戒」,更是必须终身守持。佛教严禁私通,强调这是犯罪的行为;因此,「不邪淫」就成为婚姻责任的保障。所以,佛化婚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婚姻的信心与责任心。

在佛化婚礼中,在佛陀的祝福与法师的证明下,劝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礼让、互相关怀、互相谅解。要将夫妇中的另一半视为共同修行菩萨道的伴侣,所以佛教徒称呼自己的配偶为「同修」;

对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当做是成就自己修学菩萨道的「我家老菩萨」。如果能透过此种认识,彼此相待,则在遇到种种的家庭问题时,自然会运用佛法的慈悲和包容来化解。

佛教是一个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宗教,其终极目标为出尘解脱;什么是「尘」?「尘」就是烦恼;而烦恼的根本就是「爱」(「贪爱」)或「爱欲」;是故《维摩经》说:「从痴有爱,是我病生。」因为无明愚痴的关系,所以我们有爱;由于有爱的关系,所以一切烦恼便由此而生。佛法就是教导我们看清楚这个爱、舍弃这个爱,也就是从狭隘的爱到宽容的爱;从小爱到大爱;从有限的爱到无限的爱,我们不但爱自己的亲人,而且还要爱一切的众生。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但是以世间法来说,不可能令一切众生都出家修行,如此社会、国家就无法成立;所以佛教对爱情婚姻的看法,是鼓励在家弟子结成菩提眷属,建立佛化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正如维摩居士一样,菩萨在家示现妻子儿女,而不染五欲之乐。是以,佛陀的教化无疑为世间男女指示出幸福婚姻、美满家庭的正确方向。

记得近年有位大师曾说过:「人世间最完美的是爱情,爱情要互相谅解与赞美,两个人一起互动,最重要的便是赞美;世间虽然多变,但爱情不可改变;未结婚前,要双眼看;要结婚了,用一只眼看;结婚以后,就不要再看,而是用心去欣赏。」

懂得互相欣赏,这就是美满幸福的婚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那些行内不轻易透露的辟谷真相 你都知道吗

那些行内不轻易透露的辟谷真相 你都知道吗

近年来,因为一些名人明星的效应,辟谷的人越来越多,而一些投机分子也抓住了这股风头,办起了辟谷班,并且大肆鼓吹辟谷的好处,说得一些人蠢蠢欲动,心甘情愿地掏钱去参加辟谷班。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那些行内绝不...

礼佛的七个意义

礼佛的七个意义

(一)我慢礼有人虽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却是拜的不自然,总觉得:“我拜佛做什么呢?我何必拜他呢?”叩头叩的很勉强,或者看见他人拜,而我不拜,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我也跟着拜,心里却想:“这是迷信,叩头有...

无缘见佛破口大骂遭恶报

无缘见佛破口大骂遭恶报

作者:煮云法师笔者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目的是要请未去过普陀的读者,和已去过普陀未见圣像的读者,千万不可因自己没有亲目所见,就轻易的加以毁谤,恐怕要遭到极不幸的后果。现在就说这一个侮辱毁谤、恶口骂詈,...

达真堪布: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怎么办?

达真堪布: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怎么办?

达真堪布: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怎么办? 没有时间做早晚课怎么办? 达真堪布解答:早课晚课都要做,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简单地做。早课的主要内容是上师瑜伽,晚课的主要内容是除障法。早上没有时间,简单地做...

佛陀学生群情第​一的迦旃延--学佛网

佛陀学生群情第​一的迦旃延--学佛网

佛陀学生群情第一的迦旃延迦旃延在佛学生中称为群情第一,他思维敏捷,回答问题针锋相对,概念光鲜。如一婆罗门修道者问: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是为了什么?迦旃延答:为了贪欲。比丘与比丘相...

真圆法师答:求求师父告诉弟子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真圆法师答:求求师父告诉弟子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问:真圆大师您好!弟子来自辽宁省辽阳市,弟子在感情上有所困惑几乎崩溃,我与他相爱3年,我们很相爱但是我们并不快乐很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为琐事吵架,争论不休,我一直都很较真对于事和物,他与我类似但他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