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的《百丈清规》便是由他制定的。据《五灯会元》记载:百丈禅师有一天上堂,下座后,众僧都已散去,独有一老人站着不走。百丈禅师便问其原因。老人回答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迦叶佛时曾是这里的住持,当时有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回答说:不落因果。

因此便堕野狐身五百世,无法脱身,因仰慕禅师的修为,特请禅师慈悲开示。百丈禅师默许了。于是老人合掌问道:请问禅师,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礼送。便消失了。次日,禅师在后山岩洞中发现一狐身,便用往生之礼葬了。

大家试想想,这个狐狸就是一种示现,说明了它在迦叶佛的时候,因为说错了不落因果一句话,后来反复思量:不是啊!因为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自己是不是说错了呢?就这一念的疑虑,便堕落狐狸身。其实,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到底有什么差别呢?这中间的一丝差别,就只是迷与悟;其实悟了以后,就无所谓因果不因果,但如果说不昧因果的话;不昧就是不弃,即是由于知道因果、明白因果,而把因果避开了。如何避呢?

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众生由于愚痴的关系,果报未现前时是不知道怕的,但当果报现前的时候,却又后悔莫及了。菩萨因为有智慧,所以不种因;不种因将来就无所谓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的问题。我们今天既然知道了贪、瞋、痴的害处,便应该把它改掉;贪、瞋、痴三毒袪除了,将来就不必畏因果、落因果了。因此,如果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好的善因,对于修行来说,将会是很大的帮助。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不要执着于名相、文字,因为这些都是戏论,是全无意义的,我们应该以信、愿、行、证的方法来学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二十徒劳行--十六:若修大乘教法,无大悲心为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六:若修大乘教法,无大悲心为徒劳也

佛门中,为上师者应因材施教,学法者当依法修学,此为治学之本。因此,大乘教法既非个个可传,亦非人人皆能得修,必视乎其因缘方予以定夺,绝不能教法泛滥遍施,此为法义之所不容。罗汉欲了自己生死故,而证果位;...

老公没有上进心 夫妻和合道场后改变自己

老公没有上进心 夫妻和合道场后改变自己

我跟我老公在2008年认识,在2012年结婚。当时我跟他结婚的时候,家里是极力反对的。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加上父母是离异家庭,所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作为这一点,我的父母很是反对。而且在结婚...

索达吉堪布:佛法自称“内道”。内道与外道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索达吉堪布:佛法自称“内道”。内道与外道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索达吉堪布:佛法自称“内道”。内道与外道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问:佛法自称“内道”。内道与外道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本师释迦牟尼佛说:除佛法外其余宗派决定无有涅槃。应知唯有佛法,才能真正远离生死边戏...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削发众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在佛教寺院中...

素食养生:膳食营养补充平衡原则

素食养生:膳食营养补充平衡原则

素食养生:膳食营养补充平衡原则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息息相通,饮食养生并非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食物也有偏性,必须根据食物的特点而灵活取舍,选用相应食物合理搭配,以符合人...

阿难三度拒闻佛法终破傲慢入诸佛道

阿难三度拒闻佛法终破傲慢入诸佛道

麦积山石窟-12窟阿难雕像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学生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道:“佛陀,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他的记忆聪明都很高超,为什么人人都证得罗汉果,偏偏阿难心中还有烦恼,这是什么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