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的《百丈清规》便是由他制定的。据《五灯会元》记载:百丈禅师有一天上堂,下座后,众僧都已散去,独有一老人站着不走。百丈禅师便问其原因。老人回答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迦叶佛时曾是这里的住持,当时有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回答说:不落因果。

因此便堕野狐身五百世,无法脱身,因仰慕禅师的修为,特请禅师慈悲开示。百丈禅师默许了。于是老人合掌问道:请问禅师,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礼送。便消失了。次日,禅师在后山岩洞中发现一狐身,便用往生之礼葬了。

大家试想想,这个狐狸就是一种示现,说明了它在迦叶佛的时候,因为说错了不落因果一句话,后来反复思量:不是啊!因为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自己是不是说错了呢?就这一念的疑虑,便堕落狐狸身。其实,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到底有什么差别呢?这中间的一丝差别,就只是迷与悟;其实悟了以后,就无所谓因果不因果,但如果说不昧因果的话;不昧就是不弃,即是由于知道因果、明白因果,而把因果避开了。如何避呢?

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众生由于愚痴的关系,果报未现前时是不知道怕的,但当果报现前的时候,却又后悔莫及了。菩萨因为有智慧,所以不种因;不种因将来就无所谓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的问题。我们今天既然知道了贪、瞋、痴的害处,便应该把它改掉;贪、瞋、痴三毒袪除了,将来就不必畏因果、落因果了。因此,如果我们所作所为,都是好的善因,对于修行来说,将会是很大的帮助。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不要执着于名相、文字,因为这些都是戏论,是全无意义的,我们应该以信、愿、行、证的方法来学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出家人为何都以“释”为姓?

出家人为何都以“释”为姓?

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开始的时候,人们多用这些外来僧人本国或地区名称中...

37种布施的果报,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37种布施的果报,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佛说布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亲手施。得手...

相貌庄严的妙招:修善与面相

相貌庄严的妙招:修善与面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红鞋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红鞋

红鞋明天就是周末了,如果天气好小美就可以和寝室的同学去逛街了。小美和寝室的姐妹们谈论着明天上街的计划,刚刚踏入大学的小美和寝室的姐妹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幻想和憧憬。军训结束了。嬉笑打闹的声音不断的传向夜...

放生螺蛳产生的感应

放生螺蛳产生的感应

  放生是消业培福的很好方法,放生看着简单,若能激发慈悲心,这个收获就是最大最大的,以这慈悲心为基础求生极乐,能增进往生把握,能增进品位,这是共业招感使然。如经文中说:舍利弗,得与如是诸上善人同聚,...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老师的惩罚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老师的惩罚

五年级余老师班上有个小淘气,调皮捣蛋不说,还不爱完成作业,不管余老师怎么劝导他都我行我素,余老师对此伤透了脑筋。这一天于小不但没完成家庭作业,还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余老师被他气的满脸通红。刚想责罚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