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有罪改名字

有罪改名字

在坦义始罗这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堂,许多贵族子弟都来此求学。

学堂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他不光收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那些聪明伶俐的穷人家的孩子也照收不误。他向五百弟子传授经典,教导他们。

在弟子之间,有一个人名叫巴波格,意思是有罪。他常常听着别人对他喊:有罪、有罪的,心里非常别扭,好象他真的有罪似的。

他跑到老师那里说:我的名字太不吉利了,老师总帮新生的孩子取名字,可不可以也帮我取一个新名字呢?让我更有成就。

老师和蔼地笑着对他说:我的孩子,你嫌你的名字不吉利?那你就到城乡各地走一走,去找一个你认为中意的吉利的名字吧!我将参照你带回来的名字,给你起一个新名字。

有罪见老师答应他的要求,高兴极了!立即准备了行囊,喜孜孜地上路了。

他走过一村又一村,来到了一个城市。那里刚好有人在办丧事,他看到死者的亲属将死者往坟场中抬,便好奇地问旁边的人说:请问这死者叫什么名字呢?

他叫长寿。

叫长寿?有罪感到十分疑惑地说:为什么叫长寿的人也会死去呢?

旁边的人白了他一眼:你是傻瓜吗?不管是长寿,还是叫短寿,其实都一样,人总是要死的。名字不过只是一个称呼罢了。

学生听了这番话,忽然有点觉得改名字的念头没先前那么强烈了。

他继续走,进入城中,刚好路过一家商店门前时,店主将一个女奴推倒在门口的石板路上,然后举鞭抽打她。一旁围上许多人看热闹,有罪也跟着凑上去。

她叫什么名字呀?有罪问。

叫护财!

那他们为什么要打她呢?

因为她把主人交给他的帐款弄丢了。

咦?真奇怪,她叫护财,怎么还会弄丢钱呢?

你是傻瓜吗?不管是叫护财,还是叫失财,都有可能会弄丢钱,跟名字无关啊!。

听了这番话,他对改名字更加淡漠了。

有罪继续他的旅行。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瞻前顾后,左转右转的。

原来是迷路了啊。有罪向前问清了原由,并告诉他正确的方向。

对了!这位尊者,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啊,我叫指路。

有罪一听,差点笑出声来:你的名字叫指路,怎么也会迷路呢?

那人有些生气地说:不管是叫指路,还是叫迷路,人有时都会迷路。名字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看来你真是个大傻瓜!

学生听了这个话,忽然觉得改名字真是没意义的举动,他立刻返回自己的村落,见到老师马上行礼。

我的孩子,你游历回来了。怎么样?想好新名字了吗?

有罪回答说:老师,我在旅途中发现,不管是叫长寿,还是短寿,都一样会死去;不管是叫护财,还是失财,都是一样会弄丢钱财;不管叫指路,还是迷路,其实都一样会迷路,名字不过是个称呼罢了。靠名字并不能取得成就。我已经认识到,只有靠才能和智慧,才能取得成就!

那你还要改名字吗?

不!不改了,我的名字还是继续有罪吧。

老师哈哈一笑,念了这样一首诗:

名叫长寿亦死去,名叫护财亦贫穷,名叫指路亦迷路,有罪回来不改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我的信佛历程:发心吃素,父病痊愈

我的信佛历程:发心吃素,父病痊愈

 我爸爸(已退休7年)在一天外出买菜回来对妈妈说:快送我去医院。当时,爸爸头部有气无力地耷拉下来,整个人也向左歪斜着踉踉跄跄。这时,妈妈也觉得不对便立即送去附近的职工医院,因为爸爸曾在98年时因脑血...

释门法戒录:面对菩萨 如同隔山 (北齐 明勖)

释门法戒录:面对菩萨 如同隔山 (北齐 明勖)

面对菩萨 如同隔山 (北齐 明勖)南北朝(北齐)时,释明勖,定州人。少年时自负不凡。读《法华经》,知道清凉山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便前往朝山。所有深林幽谷中,都一一遍访。偶然遇着一位相貌古怪的和尚,...

达真堪布:什么是佛菩萨的加工厂?

达真堪布:什么是佛菩萨的加工厂?

达真堪布:什么是佛菩萨的加工厂? 僧团僧众诵经等法行之事无比兴盛。诵经,念佛,修仪轨,参禅,都要兴盛。若要解脱、圆满,就要靠这些方法。否则,即使你在正法的道场,在寂静处,若是你不愿意诵经,不愿意念...

达真堪布: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问: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达真堪布仁波切答:比如我们吃穿,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吃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修,穿也是为了庄严坛城,好好的去表法,更能够利益...

惟海法师:什么是资粮道?

惟海法师:什么是资粮道?

什么是资粮道?根据资粮道的一般特征我解释一下:所谓资粮道是在学道修道历程中,准备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就像旅行要带够粮食、衣服、行李一样,带够粮草,禅修或者修道所需要的资粮,主要是:世间资粮,出世间资粮...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心胸坦荡,美女当前不能乱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心胸坦荡,美女当前不能乱

心胸坦荡,美女当前不能乱刘理顺,明朝人,为一有名的理学家,曾受聘于一富贵之家为家教,因善教 其子女,故很得主人之器重。主人为表达敬重之诚,特从众侍婢中,挑选一聪敏 儿又善解人意的秀丽少婢。日夜专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