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

修学佛法

守成法师著

往昔印度有一国王,名多味象,心性柔和,奉事婆罗门教。一日,其王忽然大发善心,欲大布施,遂倾国库藏,积七宝如山,亲手施与,凡有来乞者,每人一撮而去,如是数日,其所积之七宝,丝毫不减。

是时佛知是王宿福应度,即化为梵志,往诣其国,国王闻有他国梵志入境。即便出而相见,礼问起居曰.君远道前来,何所求索?梵志答言:吾从远来,为欲乞施珍宝,持作舍宅。王言大善,随即自取满一撮去。梵志取一撮后,方行七步,还著故处。王问:何故?梵志答曰:此一撮只足作舍,复当娶妇,惧不足用,是以不取。王言:更取三撮。梵志取去未久,复还故处。王言:何故?答言:此足娶妇,复无田地,奴婢车马,是以不取。王言:更取七撮。梵志取后,行不数步,又复回转。王言复何意故?答言:若有子女,当复嫁娶,以及吉凶用费,计不足化,是以不取。王曰:既然如是,我愿尽此积宝,悉数与汝,汝持用之,决无亏短。梵志仍然不取,掉头便去。王甚怪之,重问何故?答言:谛念人命,处世无几,万物无常,旦夕难保,世缘繁重,忧苦日深,虽积宝如山,无益于已,贪图欲乐,徒自勤苦,不如息意,求无为道,因此之故,是以不取。王闻是言,意即开解。

于是梵志现佛光相,踊住空中,为说偈言: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王见佛光,又闻此偈,遂与诸臣,同受五戒,得法眼净。

按:人之欲望,无有止境,得少贪多,得多求富,所谓:得陇望蜀,贪婪无餍。殊不知,荣华犹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况人寿无定,朝不保夕,三十夜到来,随喜恶业之升沉,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记得寒山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此诗确为现实人生之写照。人素以求欲为乐,洵如在黄连树下弹琴,以苦为乐。《智度论》上说: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愁恼,一切无乐处。

我人若要求乐,当舍世欲而修学佛法,佛法是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之妙门,非一切外道可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腐竹香菇凉瓜煲

腐竹香菇凉瓜煲

主料:苦瓜、腐竹、黄豆、咸菜、香菇、调料:盐、蘑菇精、胡椒碎粒做法: 1、先将苦瓜洗净对半切开、去掉中间的籽后切成条状,腐竹泡发一会捞出切成段、放入油中略炸一会捞出控油,黄豆用...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无言之教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无言之教

无言之教有一个学僧,请示夹山善会禅师道:从古以来,历代祖师都立下言教训示后人,禅师为什么却无言教?善会:三年不吃饭,目前无饥人。学僧:既是无饥人,我为什么没有开悟?善会:只为迷悟迷却了你,请听我偈:...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水泡不实·出出曜经

佛教故事:法海搜珍:水泡不实·出出曜经

水泡不实出出曜经【经文】昔有国王女,为王所爱,未尝离目。时天降雨,水上有泡,女见水泡,意甚爱重。白父王曰:『我欲得水上泡,以为饰头华鬘?』王曰:『水上泡不可执持,云何得取以为华鬘?』女言:『若不得者...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问:该如何理解业因果? 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业因果,展开来讲广大无边,概括而言就是,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无论多久都不会失坏,只要因缘聚合时,必定会成熟相应的果报。律...

海涛法师:癫痫症是怎么来的?

海涛法师:癫痫症是怎么来的?

海涛法师:癫痫症是怎么来的? 有人问:有一次他的孙女跌倒之后变成有癫痫症,一直医不好,十几年来常常发作,怎么办?答:真是如此!很多人有癫痫症,有些是知识份子,癫痫症一发作,自己做了什么都不知道。癫痫...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真正的爱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相爱的人们,当你们拥抱的时候,请珍惜吧。你要知道,也许她(他)就是前世埋你的人。也许一个靠近你爱着你的人,而你并不爱他(她),但是也许他(她)就是前世掩埋你的人!不要老是去选择别人,应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