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

修学佛法

守成法师著

往昔印度有一国王,名多味象,心性柔和,奉事婆罗门教。一日,其王忽然大发善心,欲大布施,遂倾国库藏,积七宝如山,亲手施与,凡有来乞者,每人一撮而去,如是数日,其所积之七宝,丝毫不减。

是时佛知是王宿福应度,即化为梵志,往诣其国,国王闻有他国梵志入境。即便出而相见,礼问起居曰.君远道前来,何所求索?梵志答言:吾从远来,为欲乞施珍宝,持作舍宅。王言大善,随即自取满一撮去。梵志取一撮后,方行七步,还著故处。王问:何故?梵志答曰:此一撮只足作舍,复当娶妇,惧不足用,是以不取。王言:更取三撮。梵志取去未久,复还故处。王言:何故?答言:此足娶妇,复无田地,奴婢车马,是以不取。王言:更取七撮。梵志取后,行不数步,又复回转。王言复何意故?答言:若有子女,当复嫁娶,以及吉凶用费,计不足化,是以不取。王曰:既然如是,我愿尽此积宝,悉数与汝,汝持用之,决无亏短。梵志仍然不取,掉头便去。王甚怪之,重问何故?答言:谛念人命,处世无几,万物无常,旦夕难保,世缘繁重,忧苦日深,虽积宝如山,无益于已,贪图欲乐,徒自勤苦,不如息意,求无为道,因此之故,是以不取。王闻是言,意即开解。

于是梵志现佛光相,踊住空中,为说偈言: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王见佛光,又闻此偈,遂与诸臣,同受五戒,得法眼净。

按:人之欲望,无有止境,得少贪多,得多求富,所谓:得陇望蜀,贪婪无餍。殊不知,荣华犹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况人寿无定,朝不保夕,三十夜到来,随喜恶业之升沉,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记得寒山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此诗确为现实人生之写照。人素以求欲为乐,洵如在黄连树下弹琴,以苦为乐。《智度论》上说: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愁恼,一切无乐处。

我人若要求乐,当舍世欲而修学佛法,佛法是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之妙门,非一切外道可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离婚后如何才能挽回对方的心

离婚后如何才能挽回对方的心

近几年离婚率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一件普通的小事最终闹得不可开交,导致双方离婚。其实很多时候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一旦离婚,那么想要挽回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离婚后...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拉胡琴的方法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拉胡琴的方法

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人间宣扬佛法时,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父母死了,又没有兄弟姐妹,感到人生十分无常,所以就请求佛陀让他出家。他每天不吃不喝,也不睡觉休息,拼命用功修行,可是却不见自己的道行有所增进,因此觉...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珠宝商的故事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珠宝商的故事

珠宝商的故事生活中突发的事件,我们只有将觉性提高后,才有能力以智慧与慈悲来面对。没有觉性,我们就会被贪、瞋的习性拉着跑,做出错误的行为。佛陀时期,舍卫城有一位珠宝商,能打造精美的首饰,家中养了一只白...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

观世音菩萨甘露咒观世音菩萨甘露咒原文: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喝啦怛那哆啦耶南无阿唎耶婆炉羯帝铄钵啦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炉尼迦耶怛侄他唵度宁度宁迦度宁梭诃 观世音菩...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邪淫的故事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戒邪淫的故事

戒邪淫的故事小王子与夜叉(jataka本生经96,132)波罗奈的梵施王有一百个儿子,最小的王子是一位聪明而又有善根的人,他心里想要如何做才会成为波罗奈的国王。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辟支佛,他乘机寻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