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盂兰盆经原文和翻译

佛说盂兰盆经原文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佛说盂兰盆经译文

我(阿难)是这样听说的:有一个时候,佛陀安住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那时尊者大目乾连刚证得六神通,打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便以道眼观看世间;可是却发现他母亲堕落在饿鬼道中受苦,没有饮食且瘦得皮与骨相连。尊者目连看见此情形,感到非常悲哀,便以自己乞食的钵装满饭菜;以神通力送去其母亲处。尊者目连的母亲一看到饭,便以手拿饭来吃,可是饭还没到口就变为火碳,终究还是吃不到。看见这情形,尊者目连感到非常伤心而流泪痛苦;既以神通力去到给孤独园,将此事情告诉佛陀。

佛陀说道:你母亲罪根深重,不是你一人的力量可以救拔的。虽然你的孝顺之心可以感动天地;但是所有的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乃至四天王神也帮不到你。唯有依靠十方僧众的威神之力才可以令你母亲解脱饿鬼之难。我现在就为你诉说解救你母亲的方法,令你母亲脱离一切苦难,消除一切罪障。

佛陀告诉(尊者)目连:你应该在七月十五十方僧众解居自恣的时候,为过去的七世父母并处于困难的现世父母,预备各种美食、水果、用具、香油、灯烛及卧具等,并将食物放在盆中,以供养十方大德僧众。

在这一天,一切圣众,不管是在山林间修学禅定,或已得四果阿罗汉者,或在树下经行者,或具足六神通者,或能自在教化者,都会来接受供养。更有十地菩萨大人化现比丘,杂在大众中同受供养。这些僧众都具足清净戒行,福德道行有如汪洋大海般不可思议。

如果有人能供养这些僧众,现在及七世以来的父母眷属都能脱离三涂(地狱、饿鬼、畜牲)的苦难,及时得到解脱,衣食不缺。如果那人现世的父母还健在,则会富了安康,已故的七世父母(在三涂者)也会马上转生天上,享受种种快乐。

这时,佛陀就让十方僧众先为布施供养的施主及他们的七世父母咒愿,接着端正心意,然后才享用食物。于是,僧众们便将供养的食物安放在佛塔前,接着一起为施主们咒愿,然后才各自享用食物。

这时候,目连比丘及在座的大菩萨都感到非常欢喜。尊者目连也不在伤心流泪;而他母亲也在此日脱离本要经历一劫的饿鬼之苦。

这时候,目连比丘又问佛陀道:弟子的父母,的蒙三宝的功德力并僧众的威神之力,已经解脱苦难。如果未来世的一切佛弟子,想行孝顺者,可不可以奉行此“盂兰盆”之法,以救度现在及七世以来的父母?

佛陀答道:你的问题很好,这也正是我所要宣说的!善男子(指目连尊者),如果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百官乃至普通民众,有要行孝顺者,都应该为现在世的父母乃至过去的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这三日都是同一天),以各种各样的饮食安放在盂兰盆中,布施供养十方的自恣僧众;以祈愿现在的父母长命百岁,健康无病并且没有任何烦恼苦难。如是祈愿乃至过去的七世父母得以脱离饿鬼之苦,转生人天二道,享受无量的快乐。

佛陀又告诉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道:如果佛弟子,想要学孝顺者,应该常常忆念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以来的父母,并尽心供养现在的父母。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应该以孝顺的慈心忆念现在的父母乃至七世以来的父母,为他们举行盂兰盆法会来布施和供养佛宝及僧宝。这样就能报答父母养育慈爱的恩德。这盂兰盆法是一切佛弟子都应该奉持的。

目连比丘及四众弟子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都感到非常开心欢喜,一行奉行此盂兰盆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第四节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我的双脚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悉达多太子「亲爱的耶输陀罗,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放弃了太子的荣华富贵。不过,我现在正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者。」太子一边说着,一边坐到...

没有上锁的门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

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

一、不可去处有三种

1、怨仇争处不可去

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我们初学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没有调解的能力,围观时不但会生起嗔心,而且还会被牵连进去,对自他都没益处。

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误解或不好看法的人尽量敬而远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2、众人聚处不可去

这里的众人聚处是指没有正知正见愦闹的人群等,并非众多道友一起精进闻思修行的地方。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应该处在适合的环境,通过闻思得到正见。

所以,除了成就后去弘法利生外,应尽量避免去众人聚集的地方。

3、玩乐之处不可去

玩乐之处是指诸如去打麻将、下棋、跳舞、看录像等游玩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助长贪嗔痴,却难以增上智慧。

当然,这些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故我们应当努力。

二、不可宣说有三种

01、不宣偶尔出离心

因为一个人的出离心若不是建立在正知正见上,那就只是一个凡夫刹那易变的心念。

尤其在平时遇到逆境违缘时所生的出离心,是非常不稳固的。有时刚见到一位师父,马上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想要出家,但还没过几天就又后悔了——凡夫的心就是这样,心态不可靠。


02、不宣自己狡诈行

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别人面前要以诚实忠厚来对人对事,不能像世间人那样狡诈,整天以欺骗维生,然后还洋洋自得,四处夸扬自己的丑事,以狡诈为自豪;另一种是自己本来是个老实人,但把偶尔的一些错事跟别人老老实实地说了,但这类事情往往说不清楚,别人也会据此断定你很不可靠,这样,引起别人的误解,对自己没有利益。

03、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要对别人宣说自己的善行:拜了多少部经,在哪个静处修行了多久,念了多少咒等等。这样很容易毁灭这些善根的功德。

但有些大德为了弟子们更加精进,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宣说自己的一些善行,这是一种摄受的方便,菩萨唯利他人之善巧,不属此类所遮。

修行人不可去的三种地方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一、不可去处有三种1、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

证严法师:贪心失金鹅

证严法师: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仆,母女四人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有一天,一只全身长满金黄色羽毛的鹅,突然飞到三位女孩面前说:「我是妳们的父亲,我知道妳们的生活很困难,母亲养育妳们也...

爸爸终于和我们一起吃素啦

爸爸终于和我们一起吃素啦

昨天是农历十五,对于我和妈妈来说,具有很特殊的意义,因为,从这天开始,爸爸答应以后每个月初一、十五以及佛诞日,和我们一起吃素拉 虽然爸爸不是自愿自觉的吃素,而是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之下,但是,对于...

以果汁取代葡萄酒,科学吗?

以果汁取代葡萄酒,科学吗?

在各自付帐的餐宴上,不会喝酒的人显然吃亏很多,为弥补此一遗憾,很多人会以柳橙汁取代葡萄酒。事实上,以甜味的果汁搭配茶肴,是很不理想的方式,不仅会破坏菜肴的风味,也不像酒精具有促进分泌胃液,帮助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