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1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2)

千里之资,一朝斯罄。

行走沙漠,水比食物更重要,水就是生命,没有水,就等于断送了生机。现在,玄奘不但迷了路,找不到野马泉补充水源,又损失了仅有的一些水,他会怎么办?玄奘依然没有荒乱,也没有嚎啕大哭责怪上天--这些举动只会让本就低落的情绪更加糟糕,白白耗费宝贵的体力精力,对走出困境一点帮助都没有。

玄奘十分冷静的选择了原路返回。这是他西行路上唯一一次向东掉头,但这绝非怯弱和丧失信心的表现,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往东折回第四烽大约是一百多里路,顺利的话一两天就能到,还在身体能够坚持的范围内。掉头易,违心难,往东的每一步,对玄奘来说都是煎熬:

不至印度终不东归一步,今故何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这就是当时玄奘真实心理的写照。到底是为生存而归,还是为信仰而行?对一个一直以信仰来支撑生命的人来说,违背誓言,违背本心,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挣扎。

在向东走出十几里地后,玄奘心中的痛苦和矛盾越来越强烈--如果往回走,即便侥幸得活,补充了水源重新上路,对整个西行旅程来说,这也是一处难以抹去的污点,这个污点甚至会伴随一生,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悔恨与自责中。

宁死也不能掉头!玄奘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士兵突击》里,傻乎乎的许三多在五班驻地上夜以继日的修着他那条路,为的只是要做有意义的事这个信念。对玄奘而言,活着最有意义的事无疑就是前往西天取经,将佛法发扬光大。

终于,在往东行走了十多里地以后,玄奘再次下定决心,猛然收住脚步,牵着那匹瘦老赤马掉转方向。呈现在玄奘眼前的是一长串脚印,那些孤独的脚印,重重的敲击在他心上。

我不能就这么回去,不抛弃,不放弃!玄奘咬了咬牙,再一次迈着坚定有力的步子往西走去。

此时的玄奘,身边剩下的只有老马和一些干粮,日光从身后射来,让他感到温暖和踏实--不抛弃信念,不放弃希望,这就是他所想的全部。

找不到水源,又没了储水,看淡生死,唯有一心,在茫茫莫贺延碛大沙漠的深处,玄奘与死神同行。

八百里莫贺延碛,白天,时而狂风怒卷,黄沙如雨而下,情景应该跟电影《天地英雄》里东归的取经队伍被一场铺天盖地的沙暴所吞没类似;晚上,沙漠中磷火肆虐,鬼影憧憧。冬天沙漠里巨大的昼夜温差也给玄奘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就像当初在葫芦河边遭遇石盘陀的威胁时一样,玄奘开始念诵观音名号,希望借此让内心得以平静,呼唤观音菩萨保佑自己。

此后的四夜五天里,玄奘滴水未进,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生存的极限。口干舌燥腹如火燎的玄奘似乎感觉到了生命即将终结,半昏半醒的倒在沙地里,默默念诵观音名号。人在濒临死亡之时才会说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玄奘也不例外:

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

意思是说,我此行不是为了财物好处,也不是为了博得名望声誉,只是为了追求无上佛法才一心向西。可是菩萨啊,您应该死以救苦救难、保佑众生为己任,我现在是如此的艰难困苦,您难道熟视无睹吗?

玄奘的这段自言自语,与其说是向菩萨祈祷,不如说是对菩萨的怀疑和质问;他的内心很无助,但发愿的语气却很强硬--我玄奘把生死都托付给了你们,你们却对我的处境视而不见,这难道就是我这样一个虔诚向佛之人应该落得的下场吗?我不甘心啊!

就这样,可怜的玄奘躺在沙地里断断续续的祷告着、倾诉着、抱怨着,因为脱水,他的眼睛变得看不见东西,慢慢昏了过去。或许是命不该绝,或许是他的话让佛祖和菩萨感到羞愧,到了第五天半夜,沙漠里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清凉的大风带来了阵阵水汽,让玄奘慢慢醒了过来。那匹瘦老赤马也跟着站了起来,用力在空气中嗅着什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又如何保持正见呢? 问:《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刹那刹那在生灭,那我们的心又如何保持正知正见呢? 明证法师答:也就是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

净土法门法师:临命终人若神识惛昧,当须为其设大供养、读经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临命终人若神识惛昧,当须为其设大供养、读经念佛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这一段经文很重要。临命终的人,我们见过不少,在病重的时候他会跟旁边的人说,他看到什么人来了...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暴虐的国王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暴虐的国王

暴虐的国王古时印度有一个国王,他听信了左右小人的话,竟然将一位忠心的贤臣抓来施以严刑,活活从贤臣的背上,割下一百两的肉来。后来另一位臣子上书劝谏,说明这贤臣是被冤枉,被人设计陷害的,国王才后悔不已。...

海涛法师:家里环境很苦,我该怎么办呢?

海涛法师:家里环境很苦,我该怎么办呢?

海涛法师:家里环境很苦,我该怎么办呢? 问:家里环境很苦,丈夫死了心里也痛苦,只有一位儿子却又不结婚,我该怎么办呢? 答:这是一位印度女众问的,其实我们的痛苦,你以为是环境带给你的,或者因为丈夫去世...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醒世歌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醒世歌

醒世歌憨山大师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陈兵 〔摘要〕 “圆融”是“中国化”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圆融思想虽是中国佛教大德禅观中的智能并主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