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到底是谁在束缚我们?

达真堪布:到底是谁在束缚我们?

我们被束缚在六道里,不得自在。到底是谁在束缚我们?是不是名闻利养在束缚我们?是不是清净和不清净的显现在束缚我们?不是。是贪婪和执着在束缚我们。我们现在要放下贪婪,放下执着。如果你不执着,显现就不会束缚你,不会伤害你;如果你执着了,显现就会束缚你,伤害你。

我们根本不用逃避,也逃避不了,关键是自己能放下。什么叫放下?不执着叫放下,不执着慢慢就不分别了。

那什么时候才能放下呢?看破才能放下。我们很多时候特意去做一些事情,或特意不去做一些事情,这都是没有放下。真正放下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你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

比如,你去接触或不去接触一个人,你去做或不去做一件事,真正放下了,自然就不影响你了,接触不接触都一样,做不做都一样,这种心态一直是平静的。然而我们有时候会考虑接触或不接触,这是一种特意的心态。

因果也是一样。无论是外在(外器世界)的因果,还是内在(内情众生)的因果,都是自然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都是自然规律。不去执着因和果,不特意取舍因果,这叫超越因果。

解脱不是要解脱生死,而是要解脱生死之苦,就是对生死没有执着。你真正做到了,这叫放下。放下了,可以生死,也可以不生死。虽然在显现上有生死,但是你不受它的影响,对你来说和没有一样,这叫了脱生死。

当你特意放下的时候,内心的空虚与患得患失仍然存在,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放下。真正放下了,就像看电影一样。这个人你是否接触,这件事你是否去做,是因缘的事。这个人,你有因缘接触就去接触,没有因缘接触就不接触;这件事,你有因缘就去做,没有因缘就不去做。不是特意而为,而是靠因缘。我们经常说“随缘”,这叫随缘,让它自自然然地发生。如果你不动心,就不会受它的影响。任何时候都是心平气和,来去聚散都一样,不是假装,而是发自内心地放下。

一切显现不会束缚我们,是执着在束缚我们。所以当时帝洛巴劝告那若巴:不是显现在束缚你,而是执着在束缚你,所以要放下执着。意思是,你执着什么,什么就束缚你,你就不会得到自在和解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扬长避短-这就是社会和我们所要用人的真理

扬长避短-这就是社会和我们所要用人的真理

《世法哲言》(十二)对人才之取舍何别?天下之或优劣和合之因,所汇果也,为一体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见劣而不取或,优之何获,故收或而取优舍劣是为理也。我们怎样去发现、分别和取舍人才呢?天下的每个人都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又是一点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又是一点

禅师在扫地,有人问大禅师为什么还要清扫寺院?,禅师回答:灰尘从外面来的,问道:既然清扫寺院,为什么还有灰尘?回答说:又是一点僧人认为清静寺院,自然没有灰尘,对于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一个迷失,所以说:又...

善星比丘谤佛修成阐提下地狱

善星比丘谤佛修成阐提下地狱

在释尊门下,有一位名叫善星的比丘,是位很难度化的人。当佛陀在王舍城时,善星一直侍候在佛的身边。有一次,释尊正为帝释天说法,弟子们必须待师尊就寝后,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过久,所以,当佛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与不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与不见

佛监禅师听完学僧守珣禅师的见地后,道: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接着又举灵云禅师的诗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灵云的不疑之处?守珣立刻回道: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索达吉堪布: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索达吉堪布: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索达吉堪布: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问:以佛教的观点看,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答:龙树菩萨说过:“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因为世人为了女色和其他种种原因,对...

阿弥陀佛  无上医王

阿弥陀佛 无上医王

小女于数年前(初中一年级开始迄今高三了)得了肾脏病,因为医治不愈,且家中经济情况欠佳,一度停止治疗,以致拖到去(六十七)年九月间,发现脸部肿起,觉得非常不对,所以又带她去检查。检查结果病情比以前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