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在散乱放逸中,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达真堪布:在散乱放逸中,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导读

无论是未成年人、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离不开沉迷的状态,同时放逸。每天都这样虚度光阴,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继续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放逸。

文:达真堪布

现在很多孩子玩游戏上瘾,不爱学习,也不听父母的话,连吃饭睡觉都不顾。

以前没这么多高科技游戏,但小孩子也一样爱玩。我们小时候经常堆一些石头当作牦牛、马啊,整天就玩这些,小孩子就这样过日子嘛。

未成年的孩子这样放逸容易犯错误,但是没办法,一旦沉迷在这样的状态中就很难自拔。

成年人要成家立业,就开始争名夺利,整天因贪、嗔等烦恼造各种各样的业——贪“我”和“我的”,嗔恨“他”和“他的”,整天不是贪就是恨。

成家后,和家人关系好的时候就贪,关系不好的时候就恨。立业的过程也不离贪、嗔。事业进展顺利、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就贪,并且贪心越来越重;不顺利、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就开始嗔恨。除了嗔恨,还有嫉妒和傲慢一直相随。看到不如自己的就看不起,根本不屑一顾,这叫傲慢。别人稍微得到一点利益,有一点功德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舒服难受了,然后就开始说坏话,这叫嫉妒。

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这些烦恼的根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真相,不明真理,导致自己当下心里就没有真正的安乐,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是成年人的境况,真的可怜。

老年人的心已经衰败了,头脑也不灵活。身心如此衰败,内心也特别失落。心里也非常痛苦。这就是老苦。

无论是未成年人、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离不开沉迷的状态,同时放逸。每天都这样虚度光阴,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继续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放逸。

无论在人生的何种阶段,如果自己能够时时刻刻以正知正见守护身口意,就不会放逸,不会造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现在的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少许人有一点正知正见,但在遇到对境的时候也提不起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神通难敌业力果报

神通难敌业力果报

神通难敌业力果报 目犍连是佛陀大弟子之一,又是神通第一,以何因缘被外道以乱石压死?请师父慈悲说出前因后果! 正因为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大弟子,又是神通(梵语rddhi)第一的圣僧,所以有两大启示,一者...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提沙的故事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提沙的故事

提沙的故事一天,佛陀宣称四个月后,他就要入灭了。很多比丘尚未证得圣位的,感到很伤心,就整天紧紧追随在佛陀的身边。但是有一位名字叫做提沙的比丘却整天到静僻的地方禅修,反而没有跟着佛陀。其他的比丘带他去...

西区昨举行百人素食盆菜宴

西区昨举行百人素食盆菜宴

昨天下午,由中山启创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温情元宵,耆乐融融百人素食盆菜宴在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举行,西区困难老人及其家属邻里共约百人一起共享素食盆菜大餐。据悉,本次活动主要是面向西区困难长者,...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小狗乖乖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小狗乖乖

女主人在狗市买了一只狗,她给这个毛绒绒的小家伙起了个十分亲昵的名字叫乖乖。乖乖并不是一只宠物狗,它骨子里还留有祖辈的野性,尽管女主人把它当成了心肝宝贝,给它吃最好的狗粮,住松软的纯毛垫子,还时常坐在...

普贤行愿所指代的是这两个“大愿”

普贤行愿所指代的是这两个“大愿”

普贤菩萨是我们中国本土汉传佛教之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是佛教文化当中的大贤者。而普贤菩萨在佛教文化当中最著名的部分无非也就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绵羊养大的狮子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绵羊养大的狮子

绵羊养大的狮子有一天,在狮妈妈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狮子独自在森林里玩。玩着玩着,它的注意力就渐渐被其他东西吸引了。它认为自己可以稍稍走远一点,看看家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不觉中,它已经走得很远,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