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在散乱放逸中,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达真堪布:在散乱放逸中,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导读

无论是未成年人、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离不开沉迷的状态,同时放逸。每天都这样虚度光阴,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继续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放逸。

文:达真堪布

现在很多孩子玩游戏上瘾,不爱学习,也不听父母的话,连吃饭睡觉都不顾。

以前没这么多高科技游戏,但小孩子也一样爱玩。我们小时候经常堆一些石头当作牦牛、马啊,整天就玩这些,小孩子就这样过日子嘛。

未成年的孩子这样放逸容易犯错误,但是没办法,一旦沉迷在这样的状态中就很难自拔。

成年人要成家立业,就开始争名夺利,整天因贪、嗔等烦恼造各种各样的业——贪“我”和“我的”,嗔恨“他”和“他的”,整天不是贪就是恨。

成家后,和家人关系好的时候就贪,关系不好的时候就恨。立业的过程也不离贪、嗔。事业进展顺利、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就贪,并且贪心越来越重;不顺利、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就开始嗔恨。除了嗔恨,还有嫉妒和傲慢一直相随。看到不如自己的就看不起,根本不屑一顾,这叫傲慢。别人稍微得到一点利益,有一点功德的时候,心里就开始不舒服难受了,然后就开始说坏话,这叫嫉妒。

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这些烦恼的根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真相,不明真理,导致自己当下心里就没有真正的安乐,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是成年人的境况,真的可怜。

老年人的心已经衰败了,头脑也不灵活。身心如此衰败,内心也特别失落。心里也非常痛苦。这就是老苦。

无论是未成年人、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离不开沉迷的状态,同时放逸。每天都这样虚度光阴,同时又在造业,将来还要继续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主要是因为放逸。

无论在人生的何种阶段,如果自己能够时时刻刻以正知正见守护身口意,就不会放逸,不会造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现在的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少许人有一点正知正见,但在遇到对境的时候也提不起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

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达摩祖师临终留言说:我的弟子千数,真正得吾法者,也只有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持得肉、僧副得皮。达摩祖师提到这四个人,自然是他的高足弟子了。二祖慧可断臂求法,曾经是...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文昌帝君阴骘文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

开愿法师:千难万难都不能自杀

开愿法师:千难万难都不能自杀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佛弟子应该做的,最基础的,无论你是学哪个法门的,无论怎么样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要做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你的身心健康,你的家庭和谐,你的...

达真堪布:面对对境的时候把握不住,怎么办?

达真堪布:面对对境的时候把握不住,怎么办?

达真堪布:面对对境的时候把握不住,怎么办? 在修行的过程中,面对对境的时候把握不住,怎么办?达真堪布解答:我们这些在家居士,总是要面对各种对境,刚开始肯定把握不住。不要对自己没有信心,什么事都没有!...

居士传新编1、汉明帝:佛教传入于东汉始建洛阳白马寺

居士传新编1、汉明帝:佛教传入于东汉始建洛阳白马寺

隆宣法师 总监释永真 彭殿清 撰集汉明帝刘庄(公元28~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东汉第二位皇帝,母光烈皇后阴丽华。汉明帝在太子时的师长教师是博士桓荣,幼小即学《春秋》、《尚书》,后来继...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七则·求法的妇人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七则·求法的妇人

第七则求法的妇人从前,有个聪明、善良的妇人,深信佛法,经常在家中做好斋饭,款待僧人,以便学习佛法。有一天,她又在家中做好斋饭,招待云游的行脚僧和附近寺庙中的僧侣来用斋。僧人们用完斋饭,对妇人说些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