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路,时而行至山前无路,徘徊不前。

顺境可以“天时地利人和”,顺境可以为开拓者更活跃的思维和激昂的斗志打开一扇门,顺境更有利于人们处之泰然,充分地考虑前进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顺境中人的豪情壮志优渥所消磨,顺境不利于理想的实现。因而勿在顺境中迷失自己。池塘里掀不起滔天巨浪,峡谷中看不见山外青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逆境是教人长大的最好的老师,不幸是育人成才的最好的大学,命运对他们越是不公正,他们越是不甘沉沦,就越是要向命运抗争。没有遭流放而赋《离骚》的屈原,没有被宫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没有政治上失意的李白、生活上困顿的杜甫,没有一再被贬谪的韩愈,那么,我国的历史将不知要失去多少光彩!

如果世界历史上没有个人生活十分不幸的贝多芬,没有处处受人歧视的安徒生,没有屡被驱逐出境的马克思,同样,世界历史也将不知道要失去多少光彩!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面对逆境和绝境,只要处理得当,你的人生也会因为这些而精彩,不要忘记,有一种境界就叫做绝处逢生。

绝境,似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但一个人的韧性与坚毅往往在此最能彰显。绝境,似是失败的必然结果,但乾坤扭转就可以改变结局。我们通常在“山穷水复”时“疑无路”,却忽视了“柳暗花明”处还有“一村”。只要我们在绝境中仍不放弃,希望依然牵在我们的手中。没有人可以在绝境中帮助你,我们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改变历史。

顺境、逆境、绝境,三个似乎永远是长满刺的锋芒指向对立的矛盾体,其实只要统一于我们的意念之中,充分把握顺境,坦然面对逆境,奋力搏起于绝境,生命就会由我们自己掌握!逆境中会有磨难。多经历一次磨难,就多一份经验,多一次感悟,多一点成熟。如果你认为你一生中也不会陷入绝境,那么只能证明你正在走向绝境的路上。 如果你已经陷入了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天的垂爱和机会。如果你已经走出了绝境,那么就证明你自己的伟大、坚强和聪明。如果你已经成功了,你要由衷感谢的不是你的顺境,而是你的绝境。

绝境会使你突破骨髓与血液中的樊篱,超越所见不同的常规,书写不曾想过的神话。所以,绝境才是你炫耀的资本、你成功的证明。身陷绝境,就不要诅咒。学会控制,学会珍惜和理解。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你不在绝境中发迹,就在绝境中沦落。

英雄是在逆境中抓住了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而平凡人是在逆境中选择了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者绝境中,多坚持一分钟,切记,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

顺境中自省,逆境中自拔,困境中自强,庸境中自律,绝境中自救。生活在顺境的日子里,永远不会有奇迹发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

身陷绝境,就不要诅咒。学会控制,学会珍惜和理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坚定的信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坚定的信心

坚定的信心《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一位名字叫做「手」在净居天的居士,他一心...

索达吉堪布:转绕佛塔等殊胜对境时,有何注意事项?

索达吉堪布:转绕佛塔等殊胜对境时,有何注意事项?

索达吉堪布:转绕佛塔等殊胜对境时,有何注意事项? 问:转绕佛塔等殊胜对境时,有何注意事项? 索达吉堪布:佛塔,是佛法僧三宝的所依,也是佛陀的法身,是佛陀的意所依。因为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境,稍作一点...

“磨砖成镜”与打坐成佛的误区在哪里?—读怀让禅师与马祖道一故事有感

“磨砖成镜”与打坐成佛的误区在哪里?—读怀让禅师与马祖道一故事有感

许多修行人都喜欢参禅打坐,以为只要功夫下到了就可开悟乃至成圣、成佛。这种做法对吗?让我们看看这个流传甚广的禅门公案,或许你能从中领悟到修行的真谛。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年轻时曾受教于衡山怀让禅...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大愿法师讲解妄语戒第四【佛告诸比丘,吾以种种呵妄语,赞叹不妄语者,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佛陀再“告诸比丘”,告诉、告诫诸比丘说:“你们要辗转教化在家信众,为他们...

慧广法师: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

慧广法师: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第一节 礼佛罪灭的征象在国内,可能有不少的佛教徒,以为只要礼佛、持咒,就可以消除业障、灭除罪业。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这是有经典可作根据的。然而,各人罪业有轻有重,忏悔者的用心...

地藏菩萨本迹

地藏菩萨本迹

地藏菩萨本迹地藏,梵文Ksitgarbha(乞叉底蘖婆)的意译,是印度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经说他在无量劫以来,一直发愿,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释迦如来在忉利天宫,以娑婆众生付托于他,嘱令度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