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情感世界:自私的世界

自私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好友可能与他作对、变成敌人;他用慈爱培养起来的儿女可能变得不忠不孝;那些我们最感亲切和亲密的人,那些我们用全部幸福与名誉痴信的人,都可能会弃忠诚而成叛逆。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可能会失去,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却插翅飞走;一个人的声誉也许会断送在考虑欠妥的一瞬间;那些惯会在我们成功时来屈膝奉承的人,很可能就是当失败的阴云笼罩在我们头上时投掷第一块阴毒之石的人。

在这个自私的世界上,一个人惟一毫不自私的朋友,惟一不抛弃他的朋友,惟一不忘恩负义的朋友,就是他的狗。不问主人是否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病弱,狗都会守在主人的身旁;只要能靠近主人,即使地面冰冷坚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狗也会全然不顾地躺在主人身边;哪怕主人无食喂养,狗仍会舔着主人的手和主人手上因抵御这个冷酷的世界所受的创伤。纵然主人是乞丐,狗也像守护王子一样地伴随他。当他所有的朋友都掉头离去,狗却义无反顾。当主人的财富消失,声誉扫地时,狗对主人的爱仍如天空运行不息的太阳一样,永恒不变。假如因命运的捉弄,主人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只忠诚的犬只求陪伴主人,有难同当,对抗敌人,此外毫无奢求。当万物的结局来临,死神夺去了主人和生命,尸体埋葬在寒冷的地下时,即使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已各奔前程,而这只高贵的犬却会独自守卫在墓旁,它仰首于两足之间,眼睛里虽然充满悲伤,却仍然机警地护卫着墓地,忠贞不渝,直到死亡。

昨天下午,一名70多岁的老人带着一只小蝴蝶狗遛弯时猝死,小狗紧紧靠在主人身边不离不弃,并试图阻止民警靠近,在老人尸体被拉走后,小狗跟着警车一路狂奔消失在公路上。

下午4时30分许,顺义一老人牵着一只小蝴蝶犬外出遛弯。行至南岗路路口时,老人突然停了一下,倒在地上。目击者急忙报警。4时40分许,顺义区治安处的民警赶到现场。目击者称,本来蹲在老人旁 边的小蝴蝶犬见民警靠近主人,立即蹿起扑向民警,双眼圆瞪,喉中发出凄厉的嘶叫声。

由于小狗过于亢奋难驯,到场的四五位民警只得慢慢靠近尸体,用人墙将小狗与主人隔开,然后慢慢把它隔离开,在这过程中,小狗拼命地吠叫着。

将小狗隔离后,法医上前鉴定发现老人已经死亡。老人上身着白色T恤,下身着灰色长裤,口袋里有几十块钱、一包烟和两张名片。附近各村治安办公室的人员均未认出死者。检查后,法医初步认定老人为心脏病突发猝死。民警随后将老人抬上一辆面包车准备运走。由于小狗过于惊恐,民警放弃了带它一同离开。

下午5时40分许,当面包车启动后,小狗突然吠叫着撒腿跟着面包车跑上主路,过往车辆无不为其让行,目击者张先生称:我开车看着小狗追车,直到最后法医车都看不见了,小狗还一直在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5」“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5」“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接上篇和大家继续分享威神不可思义的药师七佛,能够令死人复活(精选白话感应录06~09)!06.现世转女成男延香火在太平...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参考文献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佛教藏文学院一九二六年入藏愿文,由大勇、大刚、能海、法尊、观空师等十七人签名。二、能海上师:舍利弗毗昙禅定品学记讲录。三、能海上师:康萨仁波卿行迹记初稿。四、尘空法师:《五台山广济寺茅蓬...

这个世界没有随便的成功,修行从自律开始

这个世界没有随便的成功,修行从自律开始

(1)前两天和朋友吃饭听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见到了上帝,问上帝:“一万年对于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于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像一元钱”...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尊敬的各位居士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请坐。昨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为什么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因缘,而且跟大家讨论了这篇...

衍慈法师:修行与洗厕所

衍慈法师:修行与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洗得干不干净呀!当时她都不太明白我...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道。

业行的体相差别,非常深广复杂。但一切业行,以十业道为根本。十业道中有善有恶,恶的名十恶业道,善的名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与十恶业道相反则为十善业道。

五戒中的妄语,实则含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之三善。两舌是挑拨离间;恶口是毁谤攻击、骂詈、讽刺、刻薄语言等;绮语是花言巧语,言不及义等语。可知五戒概括了十善的身语二业的七支善戒。至于意业所属的贪欲、嗔恚、邪见三支,如不假身语二业的表现,便不成其为善恶之造作。意业三支,由身语七支所摄受,意业支配身语二业,身语二业表现意业,意业不能不假身语二业而有所造作。身语二业,若无意业为其造作恶的主宰,所造恶业。亦不成重罪,甚至无罪。所以,五戒即具十善。

五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即十善中的身三业,为救生、布施、梵行。五戒中的不妄语,即含摄十善中的口四业,为诚实语、和诤语、爱软语、质直语。五戒中的不饮酒,可为十善中的意三业,即为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因酒能令人昏沉迷惑而失理智、贪、嗔、邪见亦为如是。

■十业之果报

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

行十善道,能成就人天乃至无上菩提。修持五戒十善,有出离心,方可证得贤圣果位。如果但求人天福报,或其戒力薄弱,可不堕于三途,待因缘成熟,发出离心,越出三界。或持一二戒,亦可保住人身。以其所持戒力强弱,决定果报之殊异。

满持五戒,可生欲界第六天,多半是生到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生色界及无色界为禅定之力,非此能得。作为佛弟子不应求人天福报,应求出世无漏圣果。

五戒与十善有什么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之分化,离五戒并不别有十善。以类别而言,十善分属身、语、意三业。持修十善之行,乃为生于善道之行,谓十善业道,反之为十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