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

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

有甚深智慧和清净戒律的人,定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不仅是人,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也会恭敬、供养他们。

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多,若是有甚深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人们自然会恭敬你、亲近你,天人、神仙也自然会恭敬你、保护你。

若是没有这两种功德,即使其他功德都具足了,也不会成为人天恭敬、供养的对境。如果有甚深的智慧,有清净的戒律,即使没有其他任何功德,没有财富、权力、容貌,也会成为人天的恭敬、供养的对境。这样的人才值得崇拜和追随。

但是现在的人都只看名气、势力、容貌,谁的名气大、势力大、相貌出众就依止谁。找上师、善知识看容貌干什么,又不是找对象。佛祖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明确说了要“依法不依人”。不要只看相貌,尤其是汉地的众生都喜欢看相貌。藏地很多长得比较端庄的出家人,都成了活佛,并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认定,都是汉人认定的。认为容貌庄严肯定是再来的,肯定是活佛。然而有些是真正的转世大德,因为相貌平平,长得并不庄严,到汉地就不受欢迎,没有人亲近、追随。岂不知,长相、容貌是不可靠的。

还有看谁的名气大,只要有名气就很崇拜,就去追随,根本不去了解这个人怎么样。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哪个产品的广告做的好,哪个产品就受欢迎,而不看产品质量,也不知道是否货真价实。现在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特别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广告做的好。做生意的人也很精明,首先抓的是广告而不是产品质量,广告做的好就没有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只要名气大,有名气就行。

一个特别理智、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看这些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拉珍文集] “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

[拉珍文集] “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

“四明行、四暗行”考验弟子,不是圣者,即是邪师!拉珍最近有位行人写信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原则的问题,他说“金刚上师对弟子有四明行、四暗行的考验,要达到怎么样的师资道量(金刚力)的金刚上师才能有资格对弟...

悟殷法师:修证篇概论(上)

悟殷法师:修证篇概论(上)

修证篇概论(上)释悟殷部派佛教时代,学派的思想,是异义无边,要如何理解部派佛教,厘清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笔者于〈部派思想概论〉,曾提及研读部派佛教的根本原则:以佛法“缘起”的本质与佛教的实践性为出发...

一句“阿弥陀佛”得成就

一句“阿弥陀佛”得成就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他那个同学生活非常困...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继母自私遭报成乞丐,继子竟不计前嫌接回团圆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继母自私遭报成乞丐,继子竟不计前嫌接回团圆

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太太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来他娶妻了,继母对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继...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3.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3.小老虎修成阿罗汉

23.小老虎修成阿罗汉优波笈多修得阿罗汉果后,仍然继续在摩偷罗国的那哆婆哆寺,跟随舍那婆私修习佛法,后来他才开始独自外出参学。离那哆婆哆寺不远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住一只母虎。后来这只母虎怀孕了,...

佛教名词:弥勒佛_弥勒尊佛

佛教名词:弥勒佛_弥勒尊佛

弥勒佛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