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贱种人——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二)

一个贱种人——复仇未遂 得罗汉果(二)

大臣们知道后,禀告猛光国王:“原来害您的不是非人,是一个贱种人,他准备复仇,但已被达雅那尊者度化出家了。”国王听了很高兴,心想:尊者对我恩德太大了,如果不是尊者,肯定我早已被杀,为报此恩,他亲自去请尊者和所有僧众到宫中应供。尊者告诉他:“我去亦可,但现在世尊住在附近的森林里,你供养世尊才是功德无量。”猛光国王就往世尊前祈求,世尊为他传了一些法,他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众能亲临王宫应供七日,佛陀默许,接受了猛光国王的供养。七天中,猛光国王虔诚地以各种精美饮食供佛及僧,圆满供养的那天,国王供养了佛陀一件无价妙衣,并供养每位僧人一件僧衣。佛陀为他传授教言后,返回林中了。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个贱种人以何因缘,在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愿为演说。”世尊告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在很早以前,距今九十一个大劫,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毗婆尸佛出世,度化众生圆满后示现涅槃。当时的郎约国王把佛的舍利集放一处,为保护好舍利,国王就专门找一些贱种人加以守护,一次,一个贱民突然遭到猛虎的威胁,在猛虎正准备扑食他的时候,他至诚地祈祷顶礼如来正等觉,因如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天人救护了他,使他在虎口中脱身得以幸存。后来,郎约国王把舍利建了塔,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此时,那个从虎口里逃脱的贱民作了力所能及的供养,对遗塔恭敬顶礼,念三宝之恩,心想:我能从虎口里解脱,全是如来加持,为了报佛恩,我今尽力作如是供养。以此供养的功德,愿我将来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毗婆尸佛出世时的贱种人即今得证罗汉果的贱种人,以其昔日愿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另于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恶性比丘(师言:恶性比丘造业多,受报也大。我们中间确实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们应经常观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贵贱的人都合得拢,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如果能这样,说明你的人格还可以,否则就说明你是恶性比丘。我们不应因别人称赞两句就轻如鹅毛,也不要因别人讥毁两句就怒发冲冠。原来洛若寺有一个施主供养了大约五六斤茶叶,僧人们没法均分,执事员就说哪个人的人格好,没有嗔心就给哪个人。一个喇嘛自荐说:“我性格好没有嗔心,茶叶给我吧。”执事员故意试他说:“你不行,天天偷别人的东西……”他马上发怒大声吼道:“你这样诽谤我,我可不客气了。”这份茶叶全被他的怒火“烧光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经常骂余比丘:‘你们这些贱种人……’等等的粗话。后来他生起后悔心,诚意作了忏悔并发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虽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将来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他虽然发了如是善愿,但还是五百世中转生贱种人。(师言:现在说以此因缘得受果报五百世,或许有人误以为是彼此之间相报。如杀业则彼此互杀将无穷尽矣。这是不正确的见解。释迦牟尼佛曾说过:“若自己作罪竟,没有厉力忏悔,自己要受报五百世,但不一定都是你伤害的对方来伤害你。”)因他在临终时发愿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这就是这个贱种人两段因缘。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心中的烦恼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心中的烦恼

心中的烦恼我们的心中有许多的烦恼,大要之有五种:贪、瞋、痴、慢、疑。恩爱夫妻起了猜疑,恩情毁于一旦;知心朋友有了嫌隙,友谊绝于一夕。因为怀疑,使我们昧于事情的真相,起了贪瞋的念头,而做出愚痴的行为,...

峨眉雪芽“般若茶会”首度亮相重庆

峨眉雪芽“般若茶会”首度亮相重庆

6月24日,金佛山-峨眉山夏季旅游产品发布会在重庆召开,一场源自四川峨眉山的峨眉雪芽般若茶会首度亮相火热山城,为重庆人民展示了拥有千年传承的一山一茶,禅茶一味的文化魅力和风采,以及高山茉莉花茶的清香...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是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是道

师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师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师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师于言下,顿悟玄...

真人真事五则:因邪淫被上天夺去功名,自毁前程,后悔晚矣

真人真事五则:因邪淫被上天夺去功名,自毁前程,后悔晚矣

真人真事五则:因邪YIN被上天夺去功名,自毁前程,后悔晚矣 1)诱淫处女,名毁身殒 张安国,明朝人。为人及聪明而有才干,但却没有品德。曾经诱淫邻家女,致使该女未父母察觉,因其败坏名节,被逼自尽而死...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调皮的童年生活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调皮的童年生活

调皮的童年生活罗侯罗出家做沙弥了,耶输陀罗妃怎样也不甘愿,可是事情已成事实,又没有办法改变,净饭王看了也很伤感同情,他就走向佛陀建议说道:「佛陀!希望你能够规定,今后要出家的青年,必须有父母的允许才...

佛教故事:偷牛

佛教故事:偷牛

偷牛有一个村子的人,共同偷了一头牛杀掉吃了。丢牛的人顺着牛的脚印找到了这个村子,向一个村民了解情况,问他:「我的牛在你们村上吗?」村民回答:「我们这里其实没有村子。」丢牛的人又问:「难道你们不是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