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谁都会跌倒,爬起来的是强者,坐在那的是弱者

毕业二十年的同学聚会,当有人把程欣用轮椅推进来时,我大吃一惊。这张脸还有当年的影子,只是这双腿

大家吃过饭后,我找程欣单独聊了一会儿,这才了解到她这些年的遭遇。

程欣从学校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会计,丈夫是名公交司机,小日子原本过得不错。十年前的一个中午,她因为赶时间,坐上了一位女同事的摩托车。

天下着雨,又起着风,她坐在女同事后面,把撑起的伞向前伸了伸,想给同事挡点雨。一阵风来,向前倾的伞一下子挡住了同事的视线,还没来得及反应,她已被重重地摔了出去,接着,剧烈的疼痛让她昏了过去。

醒来时,她躺在白色的病房里,双腿已经被截肢。原来,那天突然被遮住视线的女同事,为了躲避迎面驶来的大货车,慌忙踩急刹,下雨路滑,车子一下翻倒了。程欣被甩出车时,大货车刹车不及,从她双腿上轧了过去。

接下来几年,没有了工作,治疗又花去一大笔钱,爱笑的丈夫也变得沉默寡言,本来一个温馨的家庭陷入了死灰般的冷寂。

程欣原是个要强的人,她接受不了这样的转变,常常一个人泪流满面。那几年,她一天里要不一句话不说,要不就粗声恶语地发泄着无名的怒火。她常常后悔,如果那天没有搭那个便车,一切都不会发生,那么,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该有多好。可现在,一切都毁了。

由于她陷在这样的懊恼里无力自拔,对孩子也疏于看管,儿子升初中后,渐渐染上了一些恶习:逃课,上网,抽烟。

她越发绝望,常常痛哭流涕地咆哮道:为什么我这么命苦,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

有一天,儿子的班主任来家访,程欣满脸羞愧等着对老师说抱歉。谁知,老师说孩子的成绩还算中等,就是上课爱走神。但孩子的本性善良,自己饿着没吃早餐,省下的钱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同学。有一次上课晕倒,醒过来后恳求老师不要通知家长,因为他不想让妈妈为他担心。老师的一番话,让程欣非常震惊。

老师走后,程欣坐在轮椅上流了一下午的泪。想想自己只会抱怨孩子、指责孩子,可她这个母亲又给孩子做了什么样的榜样呢?每天心灰意冷,却埋怨孩子不够积极。明明是自己忽视了孩子,却怪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那次家访后,她决定振作起来。她跟儿子约定,孩子把成绩搞上去,自己再钻研会计业务,一起让这个家活跃起来。

程欣感慨地说,自己足足消沉了五年,差点耽误了孩子,幸亏醒悟得还不算太晚。你看,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处境,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态度去面对,得到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省思:

长长的人生路上,谁没有跌倒的时候?有人失恋,有人破产,有人生病,有人犯错,都让人摔得鼻青脸肿。

挫折谁都会遇上,区别在于,有人陷入了深坑无力自拔,躲在里面一味地自怜自叹、怨天尤人,有人迅速地爬了起来,即使带着一身伤痛,仍继续赶路,走着走着就豁然开朗。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来的过程。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就在于,被不幸击中一蹶不振的是弱者,顽强爬起继续朝更高目标前行的就是强者。

有位著名的画家曾说过: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那个让你摔倒的坑。

过去的改变不了,而未来还有希望,你要做的就是及时止损,不让已经发生的事拖垮自己。

尼采有句名言: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一个人若长久地陷入痛苦中,你身上痛苦的事就会越来越多。快乐可以滋长,痛苦也可以延伸。跌倒了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爬起来。毁掉一个人的往往不是不幸的遭遇,而是面对不幸时的悲观态度。

所以,请记住,跌倒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赶快爬起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优婆塞戒经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 昙无谶 译优婆塞戒经卷第一集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

慧能大师:慧能心性思想的特征: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慧能大师:慧能心性思想的特征: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使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赋予了迥然不同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想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本心、自本心、妄心、直心,以及有关性...

达真堪布:让阳光照进黑暗!

达真堪布:让阳光照进黑暗!

达真堪布:让阳光照进黑暗!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念祈祷文,但是对很多人来说没有起到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功德和利益,这是因为我们的相续不成熟,没有成为法器,如同房间黑暗不是阳光的问题一样。门窗关得死死的...

12 岁少年割肉救母 感动菩萨加持 盲眼重见光明

12 岁少年割肉救母 感动菩萨加持 盲眼重见光明

因为孝,他割肉救母!因为孝,菩萨加持他重见光明!因为孝,雷神助他惩治恶媳!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谁?他就是曾住在成都市珠宝街的一位名叫李孝廉的老人。一“李孝廉”是他的妈妈在其 12 岁时为之取的新...

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印良法师:智力与智慧

智力与智慧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学中来。学有三法:上学用神,中学用心,下学用...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有人能得到佛力加持,有人得不到佛力加持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有人能得到佛力加持,有人得不到佛力加持

1我们弘法利生,乃至于种种示现,都必须要仰承佛力的加持。佛力的加持决定是平等慈悲的,既然是平等慈悲,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2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用现代的话来说,诸佛如来威神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