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百不管”老太婆念佛生西

百不管老太婆念佛生西

百不管老太婆念佛生西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晓得她是杭州人。 她曾经请教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

道源和尚回答:没有比得上念佛了!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持久;持久不难,而难在一心。你如果能够不管一切俗事,专心持名念佛,以至诚心发愿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查以脱离苦海了!

老婆婆欣然拜谢。她回家后,马上将家事委托媳妇,开辟了一间净室供奉佛像,并在里面修持。

过了一年多,她以来问道源和尚:自从接受您的开示后,我舍弃家务,专心念佛。弟子认为已可以持久而不懈怠,但是却苦于无法一心,我想要一心太难了,请您再教导我!

道源和尚说:你虽然抛却家务,可是对于儿孙和眷属,却仍然还有挂念。这个爱根不拔,怎么成就一心呢?你现在先拔去爱根,放下一切,然后才能得到一心!

老婆婆感叹地说:师父所说的话很有道理!我虽然不管身,却不能不管心。从此以后,我当真要做一个百不管的人了!

于是,她更加精进,爱心一动,她就立即默念百不管这三个字,爱念自然消除。有人问她家事,她也是以百不管这三个字来拒绝他们。因此百不管的大名就传播在亲友和乡里间。

这样又经过了一年之久,有一天,她来到孝慈庵,拜谢道源和尚说:师父没有欺骗我,弟子过不了几天就要去西方了!

数日后,她无疾而终。这时候正是清仁宗嘉庆初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说吉话祥:以礼待人

说吉话祥:以礼待人

以礼待人 G?ravo处世待人,讲究礼貌。这是人文社会极需拥有的人文精神,是衣冠文物道德的基本条件。人类没有了礼敬就没有尊卑之 分,社会就出现没有秩序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共同生活必需要有礼敬的...

佛教故事:罗汉菜:罗汉与沙弥

佛教故事:罗汉菜:罗汉与沙弥

罗汉与沙弥从前有一长老比丘,已得阿罗汉道,具有他心通。一日带一沙弥进城游览。因衣钵太重,由沙弥担着,跟在后面走。沙弥一面走一面想着:人生在世,无不是苦,应该怎样才能解决苦恼呢?佛常赞叹行菩萨道为最胜...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

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张文盛,福建人,有一次出外遇贼过境扰乱,因和友人暂避入山中一石洞中,当他们入内时,见有一年轻貌美之少女先在。那少女见他们显得极为害怕,仓皇的就急着想出去,张文盛即出声止住并说︰「...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二万八千人俱。皆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摩诃那伽心得自在。其名曰摩诃迦叶。须菩提...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蜜蜂不会错过花期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蜜蜂不会错过花期

蜜蜂不会错过花期信用是做人的资本。失去信用,也就失去了为人的尊严。信用不可轻易用承诺来代替。听信承诺,不留下依据,即使一时相处得很好的朋友或亲戚也有翻脸的时候。所以,信用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不是单一的,...

体恒法师答: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

体恒法师答: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

一座处在闹市中的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例如跳楼,凶杀)有原因吗? (提问者:一缕清茶)体恒法师答:即便总有人在同一座大楼轻生,也不能说明这座楼就与自杀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许它周围...